孙兴杰:“衰落论”让美国更强大
发布日期:2014-07-21 15:19:56 来源:腾讯《大家》 作者:孙兴杰 编辑:

   在美国访问的日本防务大臣小野寺五典解释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时,说可以“保卫美国”。二战后近70年里,日本一直在美国的庇护之下,现在大言不惭地说要保护美国,不知奥巴马会作何感想。​

  美国的确希望日本能够承担更多的防务义务,但是并不想出让大国地位。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国总统奥巴马承认中美之间构建“新型关系”,但是却不承认中国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大国”地位。此前奥巴马在西点军校演讲中不断强调美国的“领导地位”,换言之,奥巴马并不喜欢“美国衰落论”,也不愿意接受这一论调。​

  ​当学界和媒体都在谈论美国衰落时,美国总统难道浑然不知?非也。美国衰落的说法从美国崛起之后就一直存在,但是美国至今依然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更讽刺的是,当人们谈论美国衰落时,除了大国实力对比的变化之外,还在担忧没有美国霸权的世界会不会变得更无序。​

  ​若将当下美国置于美国历史长河(虽然美国立国历史只有两百多年,但是美国的历史根基却可以追溯到欧洲),便可以发现,“美国衰落论”毋宁说是美国的一种忧患意识,这也是美国能够一直盛行“衰落论”的根源所在。苏联发射卫星让美国倍感焦虑,越南战争的泥潭让美国国内陷入分裂,但美国的宪法体制带来的弹性空间让美国以退为进。

  即使是现在,奥巴马在推行战略收缩,但世界权力的重心是否真的会发生转移,还有待观察。​

  ​(一)导弹,被苏联超越?​

  ​1957年,苏联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消息一出,美国社会哗然,人们认为美国在科技、教育、工程、工业等领域已全面落后于苏联,人造地球卫星意味着苏联在导弹技术方面已处于领先地位,美国难以抵御苏联的核导弹攻击。由此而起的是持续数年的“美国衰落论”,这次唱衰美国的主力是美国军方和媒体,而军人总统艾森豪威尔直至卸任也没有对这次唱衰美国的言论作出有力回击,原因在于,他并不认为苏联的人造地球卫星有什么了不起。​​

  二战之后,苏联先后进行了原子弹和氢弹试验,美国的核垄断优势不复存在,运载工具就成为新的竞争领域,美国建立了战略空军司令部,而首任长官则是参与策划对日投掷原子弹的李梅将军。战略空军司令部的目标就是摧毁苏联的军事能力,尤其是战略核能力。苏联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之后,预示着在洲际弹道导弹方面苏联取得优势。对于一直保持心理优越感的美国而言,这不啻于一次重大打击。​

  艾森豪威尔的首席科学顾问詹姆斯·基利安在得知苏联卫星上天之后的感觉是民族自豪感受到了伤害。他在回忆录中写道:“这件事使我立即猜测我国是否严重低估了我们对手的技术能力。不可否认,苏联确确实实在美国之前完成了一项我们双方都在努力争取的技术上的伟绩。”更重要的是,苏联卫星动摇了美国技术能力遥遥领先的信念。​

  至于苏联卫星上天之后对美苏战略平衡有何影响,连艾森豪威尔都不知道,他唯一可以确信的是,苏联人不会疯狂到对美国发起核攻击,与此同时,美国高空侦察机拍摄的照片显示苏联并没有大规模地部署核导弹。正基于此,总统才对苏联卫星表现得漫不经心,与之相对照的是,媒体热火朝天地反思与评判,核心基调是美国安全受到了威胁。​

  苏联卫星发射之后不到三个月,《华盛顿邮报》耸人听闻地说,美国处于历史上最危险时期,这个国家正在迅速滑向二流大国的道路上。美国正面对着导弹充斥的苏联的直接威胁,而苏联不断提升的军事能力是其日益强大的经济技术力量的展现,最终将导致苏联对全球自由发起政治、宣传和心理上的进攻,从而让美国处于长期危险之中。​

  《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在美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各路媒体纷纷跟进,在媒体的热炒之下,导弹差距已然成为事实。《时代》周刊指出,导弹差距是否意味着力量差距?《星期六晚邮报》则担心,我们有没有勇气和力量抵制克里姆林宫的威胁?​

  当盖瑟报告解密之后,人们才发现,《华盛顿邮报》的报道有些夸大其词,将盖瑟报告中的一些猜测当作结论,比如,报告中估计苏联在导弹方面可能超过美国,如果是那样的话,这对美国是个威胁。此外,盖瑟报告提供的信息本身也有夸张之嫌,曾起草NSC-68号文件的保罗·尼采也是盖瑟报告的主要起草人,众所周知,NSC-68号文件是美国遏制苏联的纲领,也是冷战的宣言书。​

  盖瑟报告与媒体的广泛讨论造成了美国衰落的氛围,也激起了美国社会的危机感。一些政策分析家也参与其中,艾伯特·沃尔斯泰特和亨利·基辛格便是其中的代表。沃尔斯泰特在《外交》季刊发表了题为“脆弱的恐怖平衡”一文,他认为所谓的战略平衡是靠不住的,俄国人不仅会将核战争作为一种战争形式加以运用,而且能够忍受巨大的牺牲,因此,他嘲笑艾森豪威尔“在苏联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之前,我们还在沉睡”。亨利·基辛格在苏联卫星上天的那年出版了成名作《核武器与对外政策》一书,此后又出版了《选择的必要》,认为导弹差距可能会引起苏联的核讹诈,如果美国没有足够的核报复力量的话,苏联就可能会对美国进行讹诈甚至进攻。​

  当全国上下都在讨论导弹差距时,艾森豪威尔似乎不为所动,他并不反对美国发展导弹技术,但是却在增加军费开支方面保持谨慎。很多人开始攻击总统不负责任,“艾克之后,哪管洪水滔天”的说法不胫而走,艾克是艾森豪威尔的昵称。直到1960年,艾森豪威尔才作出了比较激烈的回应:“我为防务奉献了一生,而且我对它的了解几乎比任何国人都多,因为我已经把我的全部生命奉献给了它,并且我的根据是只要对政府和国家有好处。”​

  艾森豪威尔说得没错,媒体和公众之所以“误解”他,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总统拥有高空侦察机和侦查卫星拍摄的照片,所谓苏联拥有上千枚核导弹的说法是一种想象。艾森豪威尔入主白宫之初,美国握有核优势,但是他也不知道如何将核优势变成政治优势,苏联发射卫星也不足畏惧,因为苏联领导人不会疯狂到用微弱的核优势来进攻美国。​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