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存:时代精神的高度取决于中间阶层的成长
发布日期:2014-09-10 13:46:19 来源:腾讯文化 作者:余世存 编辑:袁啸天

  中国知识分子没有尽到自己的时代责任

  现代国民人格应该是中间层面,即对时空四象的统摄。就是说,现代国民都应该是自己的官员或管理者,都应该管理好自己作为士、作为农、作为工、作为商的职业选择或人生的丰富内容。知识分子在当代尤其应该起的作用是,他应该在士农工商的中间层面,即中心,他是学者、农民、工人、商人的观察者、建设者、管理者,这是写作者、当代知识分子应该做的事。但可惜的是,很多知识分子把自己放在学者“士”的层面,安然居于北方、居于冬天。我们知道冬天是一个宅的状态,宅在家里,今天知识人也好、文化人也好,应尽的责任不够,这是一个状态。我们中国人经常批评某个好高骛远的年轻人,说他“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年轻人要从“个人”走向“家”的层面才可以,但很多人“家”的义务、责任没有尽足够,就想到“天下”层面,所以中国有一句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是从时空理解中国现象。

  理想时代精神来自于社会中层

  我们要超越传统中国人的时空四象模型,必须要走到中间层面,因为只有中间这个层面才能够对士农工商、对个人家国天下,都有一种同情的关照。这个关照是什么意思?就是前面说的官、管,是统摄,是自己的管理者,也是他人的同情者。我们每个人活在当下,是打工的,还是写字的,抑或小老板,这只是职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份。如果我们错把职业当作身份,那就是时空坍塌了,就是异化,就难以成为社会性的人、世界性的人。也就是说,只有回到中间层面,管理好自己,才能把士农工商全部的人生社会经验体会到,这已经是全球化以来人类的常识。城里很多中产家庭的梦想是在城里有一个房子,郊外有一个小院子,周末去郊外种种花、种种菜、搞搞园艺。这说明一个城里的中产阶级,希望既可以在城里从事工、从事商、从事写作,也可以在郊区从事农业,这是士农工商在他身上得到的完整体现,这是现代人的权利。我们现在所争取的,其实也是这样的权利,这是我们当代人的一个理想精神状态。但很可惜,在目前中国这个时代,我们离这样的理想还很遥远,至少还有很大的距离。

  以时代精神关照自身求得救赎

  我在观察社会时,觉得能把自己的思想、把看到的东西写下来,让有些人读后能会心一笑,就已经很不错了。在公民社会被打压的状态下,中产阶级的精神成长是比较可怜的,但我们仍然需要精神来关照自己,需要这种精神的参照物,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不至于那么悲观、绝望,才不至于那么失败。只有在精神的关照之下,我们才能够自己救赎自己,用毛喻原的话讲,人都有精气神,脸上都能打出光来,要有这种精气神才行。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都把精神放在非常高的层面,没有精神的指引,人的生活会非常糟糕,说得负面一点就是俗不可耐或者俗气,这是浅层面的。深层面的是灵魂堕落或者世俗生活堕落不堪。中国道家非常讲究人的精气神。我曾经对学功夫的人说,你要是学功夫的话,首先要背两个心经,一个是佛家的心经,一个是道家的心经。佛家的心经很多人都清楚,但道家的心经大家不一定很清楚,道家心经的第一句话很值得思考,上药三品,神与气精。精气神是最好的三个药,如果没有精神这两个药,剩下气的话,就是俗气了。所以任何事都需要有精神来指引我们、照亮我们,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够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周围的人,对得起这个时代。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