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陆陆续续开设了百多个道德讲堂,以这个数字,足以自诩。多次看到官媒说,受到上面高度重视和赞扬,并指示要按这种模式,推而广之。本人偶尔也接到听课通知,但一次都没去,不代表我不爱道德,是害怕知道有人把道德变成一种表现,涂鸦作践道德。
但有关报道看过些,报道内容很走套路,开始总是罗列些数据,譬如开堂以来举办了多少次讲座,一共接纳了多少听众,报告加起来有多少万文字等;跟着让主讲的人和听众代表讲感受,不出意外,两方面感受一定是基本一致,吻合无间,好像早就达成了某种默契。但发现主题着眼点很低,视野也狭窄,都喜欢谈一些好人好事,或者是讲一些生活中应该如何做到道德,对不道德行为要注意哪些等认知普及,要不就是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来谈,重点放在爱岗敬业、扶老携幼上,或者是埋头苦干上,要求做到不问收获,只问耕耘,云云。
查了下解释,道德是社会意识,是社会行为准则,具有指导和感化意义。具体到人,就是说这个人好不好,具体到事情,就是问这种事情靠不靠谱。等于道德是个一般标准,拿去对照一切事物,成为好赖的判断依据。但也有说到,如果道德变成一种表演,就是作假,就会变成各种表演,让最没道德的人变成最有道德的人,语言和行为开始分离。
纵观中国历史,在意识形态上西汉以降孔孟之道仁义道德观流行了两千多年,然而百多次朝代更替,竟然没有一次是道德致胜的,都是靠武力解决,是战争手段赢得了权力换手。每一朝新开,却又总是重复把儒教推举为国学,有过之而无不及地宣扬仁义道德,但经过二三代,又必然重复前朝故事,矛盾张力更加凸显:一方面他们一丝不苟严格要求子民恪守圣人道德,并从中推举孝廉,给大树牌坊,频繁饬令褒奖,让道德楷模们获得无上荣耀和实惠;另一方面他们又要加大对子民的盘剥和压制,不时推行富国穷民政策,以最大限度满足统治集团利益分配,合着道德语言和道德行为分离脱节,却也不以为耻。这难道还不够讽刺吗?
49年以来,老毛似乎认识到,中国传统道德观具有一定欺骗性和虚伪性,独此推崇阶级斗争,当它是个万能致胜的法宝,要求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号称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在这种政治风气肆虐下,人性的本恶性暴露无遗,传统的道德行为准则几乎被废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演化为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关系,或者是同志与敌人的关系,亲情、友情、夫妻情、同学情等构成的复杂人际关系被简单化和标签化了,因而很长一段时期内道德行为被淡化如云烟,而那些空泛的爱什么、为什么事业献身的“高大全”式教育大行其道,受此影响的一二代人,到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还依旧在言语行为上彰显其烙印,但有一点人的本性即好贪利则从来没有真正改变过,另外,权力崇拜也仍旧炽烈。
曾几何时,学校鉴定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看德智体三个方面发展程度,德育排在首位,但这个德却一直被强加进了党化教育的政治内容,人人把“又红又专”当作优秀的最高标准。从这一教育阶段走出来的人,现在都是中壮年,一些走到领导岗位,成为一方要员了,他们却总是根据需要,不是高谈马列毛思想,就是奢谈道德观、价值观跟人生观,似乎都显得很正人君子,只一次打虎拍蝇就将他们打回原形:原来佛口蛇心居多,满口仁义道德,实质男盗女娼。在周老虎这个体系里,今年刚打翻的老虎杨卫泽就是其中典型代表之一。这么多“国部级”老虎被抓被处理,难道不是昭示了中国现今官场腐败之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同时难道不是标明官场道德沦丧已经属于重大灾难?他们曾经接受过多年道德熏陶,也都是道德脱口秀的周立波,然而行为上却践踏道德,肆意强奸道德,拿道德当做一件漂亮的外衣来掩盖腐败淫荡的行为。
基层那些侥幸逃过拍蝇的官员,虽说在党纪法治过程毫毛未损,但是在老百姓的口碑上好多早已经被宣判死刑,几乎没有一个被说起来是在道德上有善可陈的,都有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道德问题,招致诟病不断,唾弃和鄙夷。他们所以造成这样,是因为要么为官不是很正很廉,要么就是居官自傲为民办事意识相当之差,要么懒政庸政、在任上尸位素餐、断无建树,归根结底,把地方搞得是乌烟瘴气,矛盾百出,问题交叠,太多的遗留问题被常年搁置,然后故意忘记,并恶意制造新的社会问题。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