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比较善于将两个不同事物关联起来,这种“判断相关”的惯性,会让人不小心滑向缺乏逻辑的边缘,阴谋论便在此恭候。
“在美国,相信阴谋论的人一般有三个特征:社会地位比较低、缺乏足够的信息和判断、缺乏教育。”彭凯平如此认为。
但在中国,情况有点不一样。“中国有很多极聪明、社会地位很高的人,也会宣讲阴谋论。比如,《货币战争》的作者,他超级聪明,知道老百姓喜欢听什么,政府能够容忍什么,所以他拿这个来为自己营销。”
即使刨除利益上的诉求,在彭凯平看来,中国文化有种强烈的“非黑即白”传统,以及“整体性思维”的倾向,很容易成为阴谋论滋生的土壤。
中国人更擅长“判断相关”,这一点在彭凯平的另外一个研究中得到过证明:“我们是让人估计两个系列之间的关系,举个最简单的范式:在屏幕上随机出现数字1、3及形象男、女,当出现一定次数之后,人们就会发现,是不是出现‘1’的时候较多出现‘男’,可以估计他们之间的相关程度。”
其他的测试列表包括:一个秃顶的人是否智商高、一个说话有英国口音的人是否受教育程度更高。“中国人挺容易受到刻板印象的影响,比如,蚂蚁过道天要下雨,或者,你做某事三次就会得到什么功德,这都是没有科学证据的。”
但“相关”并不意味“因果”。“中国人比较相信‘天意即是人意’。比如,我的单位为什么不能有两个领导?因为‘天无二日,人无二君’。乍一看会觉得有道理,但仔细想就莫名其妙,这两件事没什么关系啊。”
这种“判断相关”的惯性,有时会让人不小心滑向缺乏逻辑的边缘,阴谋论便在此恭候。
“我们还有一种‘天下一体’的文化,喜欢说天下大事,谈论国际政治。我们比较多的‘阴谋论’论调都针对国际阴谋,没有人敢说政府的阴谋——谈外国的阴谋特来劲,谈自己的阴谋就不敢了。”每当听到此类“阴谋论”论调,彭凯平便觉得不以为然,“我们周围有那么多事情,我们不去做,却去管美国人怎么想、怎么做——就算美国人对我们有这样的想法,不还是要靠我们自己人来起作用吗?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多关注一下我们这个国家的发展,我们的官员、精英如何选拔和利用,我们老百姓如何得到幸福——这比讲美国的什么阴谋有意义。你讲完阴谋你能做什么呢?你什么都做不了。”
阴谋论的十个特征
什么是阴谋论,阴谋论的可信度怎样判断?加州大学富尔顿分校实验心理学硕士迈克尔·舍默就此归纳出了阴谋论的十个特征。
1.当一个事件发生时,如果我们有一个证据确凿、非常显然的解释,那么阴谋论的解释一般不足为信。比如,当水门事件的策划者坦白了他们的窃听,亦或者本·拉登在吹嘘“9·11”事件的“伟大胜利”时,我们可以相信这是事实。同理,当一个现象有两个不同版本的解释时,阴谋论也一般都是错的,有时仅仅是机缘巧合而已。
2.当阴谋事件的主角被拔高到拥有超能力的时候,这个阴谋论往往都是假的。人们的行为总是漏洞百出,人类的天性就是不断犯错,大多数所谓的“强人”、“超人”根本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大。
3.如果阴谋论里所描述的阴谋越复杂,涉及的元素越多,可信度也就越低。
4.越多的人牵扯到这个阴谋中来,所谓的惊人秘密就越不可能存在。人们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嘴!
5.如果宣称的阴谋涉及范围广,动辄“控制了整个国家、整个经济命脉、整个政治格局”,特别是所谓“全球最重主宰,幕后控制全世界”,那么一般都是假的。
6.有些阴谋论偏好无限拔高,明明是一件小事,却硬要把它往大了解释,什么惊天大阴谋,往往都是扯淡。
7.越是喜欢把一些无关紧要、微不足道的事往“不祥之兆”、“厄运将至”方面解释,这样的阴谋论可信度越低。
8.倾向于把事实和猜测不分青红皂白地搅和在一起,而且从来没有概率这样的概念,这种阴谋论往往都不是真的。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