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长达45集的电视剧《虎妈猫爸》终于迎来大结局,也收获了横扫网络的白热化讨论,无疑是今年最重要的一部现象剧。笔者作为某重点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家庭情节剧的研究者,似乎必须来趟一趟浑水,凑趣谈谈这部剧。
尽管《虎妈猫爸》引发的是儿童教育问题的大讨论,但严格来说,正如剧的英文名所表明的,Tiger Mom,这是一部《虎妈传》。它讲述的是“虎妈”毕胜男在职场、家庭、情场等不同情境中如何不屈不挠、不依不饶直至完全主宰自己的命运,并且成功地将家里家外关系理顺,带领全家走上“和谐”之路的故事。其中“小三”唐琳是个海归教育学家,而她打动毕胜男丈夫的重要法宝是她“先进的”教育理念。唐琳一度凭借这一利器俘获了胜男的公婆、丈夫以及女儿,将胜男置于孤家寡人之地。同时,剧中的亲家大战也是围绕着外公与奶奶二者的教育目标与方法的差异展开的。导演姚晓峰说:“在这部剧里,我要把我认为最好的教育方式告诉大家。”
那么这部剧到底向我们揭示了什么“最好”的教育方式,又批判了哪些“错误”的教育理念呢?
被嘲弄的“必胜诀”
毕胜男,名字就透着一股“凤凰女”的拼劲儿。从北方小镇考到北京读了一所普通大学,令其父毕大千备感遗憾。但是因为毕胜男在职场脚踏实地、积极上进,从普通员工一路升到部门主管,还是给父亲带来了强烈的成就感。毕大千一儿一女,一“失败”一“成功”。女儿成功是因为女儿听话,从小身体力行父亲的“必胜诀”;儿子失败,没考上大学,没有正式工作,是因为自幼被母亲庇护,未能严格按照“必胜诀”成长。有了这一正一反的两个典型,毕大千说起“必胜诀”来头头是道。电视剧中用漫画式的手法刻画了毕大千这一形象。对毕大千而言,没有教育,只有管教。“只要学不死,就要往死学。”无论是作为老师、父亲还是外公,他都习惯使用非常手段迫使孩子服从、执行。茜茜就因为跟猫咪玩儿,没能按照外公规定的时间吃饭,他就让孩子当着外人的面吃猫粮。尽管事后他说明并非真的猫粮,但茜茜还是受到了“重创”。在毕胜男夫妇闹离婚之际,他不但没有悉心安抚茜茜,反而以此哄茜茜信奉“必胜诀”,“头悬梁锥刺股”般地努力学习,让孩子本来不堪重负的心灵更加脆弱,最终患上了儿童抑郁症。
电视剧中,毕大千不管多么炎热的天气,都是穿着格子衬衫,一丝不苟地扣着领扣,拎着上个世纪的公文包,操着一口鼻音很重的西北口音。他从一出场,就与北京格格不入。不仅是亲家、过去的学生甚至自己的妻儿都觉得他不可理喻,外孙女对他也是避之唯恐不及,唯一一个对他言听计从的女儿竟当着全家的面撕毁了他视作传家宝和毕生绝学的“必胜诀”。当毕大千被众口一词地指认为是害茜茜患抑郁症的元凶时,他自责、道歉、忏悔,彻底否认了自己40多年的教育经验。
平心而论,“必胜诀”并非全是折磨人的规训与惩罚,更多的是一个老教师学习经验的总结。比如“语文英语,大声诵念”、“上课争坐第一排,课上讲评要听细”、“单词多了别心烦,分片分组来攻占”、“考前错题编辑好,心里有数不慌乱”、“答题不会越过去,先易后难树信心”。一代代学霸都是这么养成的。尽管有些听上去很可笑,“实在不会就填B,概率保你分不低”、“名人名言多摘抄,作文分数低不了”,但这些可笑的经验也是一茬茬考生屡试不爽的。作为一个西北小城的教师,能把52个学生送进北京最好的大学,毕大千靠的就是“严师出高徒”的古训,“必胜诀”的经验,“人生能有几回搏”的信念。但一个兢兢业业的基层老教师之所以在《虎妈猫爸》中如此可笑和不堪,正是因为他的“不合时宜”。
毕大千一生面对的都是西北小城的学生,老师家长学生都只有一个心思,就是考大学,知识改变命运。毕大千就是“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这些“超级高考工厂”的缩影。“吾志所向,一往无前;不负我心,不负我生”,“只有埋头苦干,才能出人头地”,“两眼一睁,开始竞争”……这些校园中随处可见的“励志”标语,在大城市的中产阶层看来简直荒唐至极、谬不可言。罗素一家身居帝都,养尊处优。妈妈虚荣势利,爸爸附庸风雅,姐姐不劳而获。被宠大的妈宝罗素居然娶的不是大家闺秀,而是连小家碧玉都算不上的蛮丫头。在罗素父母看来,毕胜男又土又虎,无论是教养、谈吐、品位……没一样跟他们家般配的。罗素一家一致认为,茜茜就得富着养,要像公主一样高高在上。但事实上,外人看到的是一个满嘴动画片语言、矫揉造作、跟奶奶一样势利的被过度溺爱的“熊孩子”。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