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把中国商人“闷声发大财”和“政治冷漠”的集体特性直率地揭示出来,埃及的中国商人与国内的商业精英秉持的可谓是同一种处世姿态。
除了中国商人,进入何伟笔下的还有中国快速扩张的海外企业版图:
丨“离苏伊士运河连通红海的地方不远,有个地方名叫埃因苏赫纳(Ain Sukhna),中国的国有企业天津泰达集团有限公司在那里建起了中国-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其主题是“合作让世界更美好”,区域包括6平方公里原始沙漠,现已被又直又宽的街道切割成网格状。四周围都是荒地——大小城市都算在内,离此最近的是苏伊士,不过合作区内有天津路、重庆路、上海路。
工人宿舍建成了,堆放海运集装箱的场地也建成了,鲜亮的颜色在沙漠里隔着很远都能看到,就像阳光沐浴下的乐高积木。那里有一家中餐馆、一家中国超市,还有一家中国理发店。中国人对头发往往很讲究,不管移民聚居在哪里,哪怕是红海边的沙漠上,也必然会开一家理发店。
今年早些时候,中国政府宣布计划在50个国家建立118个经贸合作区。中国鼓励国内产业“走出去”,原因之一是试图解决国内的自然资源短缺问题。中国-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为企业主提供租金和水、电等费用,已有50多家企业入驻合作区。
2013年12月,合作区声明要将园区面积扩大一倍,但很难想象要由谁来填满这片区域。以合作区目前的面积,也才被占用了六分之一而已。与此同时,园区死气沉沉,没有真正的中国工业城所拥有的忙碌气氛。”
纽约客记者何伟的文章展现了中国商人和中国企业在埃及的经商活动,而背后则是100万在非洲奔走的中国人的身影以及中国企业对非洲大陆源源不断的投资。非洲已然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热门目标,透过何伟笔下的埃及中国商人和中国企业,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向往输出资本的速度以及遭遇的诸多挑战。
未来:货币之争
从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中,可以发现“加大对外输出产能和资本”是高层明确的战略,而这一战略有望为人民币国际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就涉及到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第三个阶段,即“货币输出”,首当其冲的正是美元,毫无疑问,这将是对现有全球货币体系乃至全球权力版图带来巨变。
8月1日,经济学人的评论《如果人民币开始挑战美元》正在在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设想“如果人民币开始挑战美元”所可能带来的变化:
丨“人民币什么时候能够和美元平起平坐?很多中国人认为只是时间问题。中国最顶尖的经济学家陈雨露表示还要15年。另一名主要智库的副理事长魏建国则认为要20年。官员们更慎重一些,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将要很长时间。央行行长周小川认为这一步伐取决于市场。
美国有理由担心人民币。作为一个可靠的替代者,人民币的崛起将渐渐破坏美国霸权的基石。因为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的中心地位,所以对伊朗和朝鲜的经济制裁才有效果。45%的跨国结算都以美元进行,因此任何拥有国际业务的银行都要与美国银行系统对接来进行清算与资金管理。为了获得美国的许可,这些银行也不得不注意到美国做出的制裁决定。
当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后,美元具有的政治杠杆作用将被消解。中国已经几乎完成了一套人民币跨境结算的系统。虽然中国低调地表示这只是一个让交易更便利的平台,但实际上的意义却极为深远。它成为一个资金高速公路,让公司与银行可以在全球范围流动,而不需要与美元挂钩。
美国将很难追踪到谁以什么目的在使用中国国际支付系统(CIPS)。威胁将某国排除美国金融系统以外将开始不再起多大作用,中国也将拥有一个扩散自己想法的新工具。如果以后哪个国家的领导人想要见被中国认为是分裂分子的达赖喇嘛,他会发现自己国家的银行将进入CIPS的黑名单。虽然中国如果过于随意使用这一伎俩将降低人民币的声望,但仅仅是具有这一惩戒性的威胁就足以让中国达到目的。
5年前中国开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中国的速度令人印象深刻。中国的跨境结算在2009年还没有以人民币的方式,但这一数字去年达到22%。人民币是现在国际支付中的第五大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在考虑让其加入特别提款权。但现在,人民币依然远远未达到能挑战美元的地步。全球有50家央行已经开始投资人民币,但数量都很少。外国人目前持有2000亿美元的中国股票与债券,但美元的数字是16万亿,是人民币的80倍。目前,人民币在全球舞台上还是一个小角色,但在20世纪初,美元也是。 ”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