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玉成:用“以民选官”来取代“以官选官”
发布日期:2015-11-09 16:55:18 来源:共识网 作者: 编辑:胡擎银

  上述吏治困局之所以产生,有其外部内部的原因。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与此相关的人力资本市场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干部体系以及这个社会精英分布的结构。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一如既往的干部制度,未能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做出调整和变革,使得已有的制度体系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及其人民对于干部管理的要求。

  进一步分析,这种吏治困局之所以产生的思想性和观念性根源在于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长期以来,我们视“官”为地位及待遇甚于岗位和责任。按理说,根据社会分工原则,官职也为一种职业、一种岗位。当然,这种职业和岗位承担着管理性甚至统领性的工作,因而有其一定的特殊性,或者说有其特定性的责任担当,因而也需要那些具有特定知识和才能的人才能胜任。但是,与其他所有的岗位和职业一样,如果说有其特殊性的话,那仅仅是说起责任和担当不一样。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往往更看重官职的地位和待遇,从任官之条件和资格的严格规定本身来看,也体现出这样的意味。在实际的操作层面,一些主要官员及其干部管理部门往往也总是从这样的角度来做选官任官的工作。某人年限到了,某人年龄到了,某人劳苦功高了,总得考虑一下,如此等等。而且,我们还通过制度规范强化了这种意识,如规定不同级别的官职所享有的工作、生活之条件等。

  其次,与上述相关,我们也有意无意地将官职资源视为最为重要的社会资源而加以严密控制,地方化、部门化倾向也渗透到干部制度之中。一些地方或者部门的领导往往将手中可以掌控的官职之多少视为最为重要的组织资源,“肥水不流外人田”也成为官职资源配置的非常重要的原则。一个地方可以与有关部门讨价还价,尽量不接受外派官员;一些系统善于用其所属单位的官职作为激励其中层领导的重要手段,在不得已需要系统间交流任职的情况下,往往也遵循一定的对等交换原则,诸如此类。

  再次,我们始终存在着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即认为秉承公平公正及公心,就能够选拔到优秀的社会精英充实到各级各类的干部队伍,所谓“伯乐相马”,一向被传为美德。但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相比于其他任何事务的管理,对于人的管理的“求解”难度往往更大,过程也更为复杂。譬如说,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几乎都希望能够录用德才兼备的精英人士担任社会的领导职务,但是,现实又往往与愿望相距甚远。迄今为止,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任何精湛的发展都无法对人的品德、素养等要素作出精准的描述和评价,科学领域任何证实与证伪的方法通常很难确切地应用于对人的素质的衡量。除非,用来作比较的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量的差别,如年龄、学历等。进一步说,我们更无法对不同干部岗位易位的假设进行科学的证实或证伪。更何况,在人的动机与行为之间永远存在某种无法测量的易变关系。

  正如上文所说,多少年来,我们的干部管理部门也确实做了不少的努力,来应对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对于各级各类干部的要求,毫无疑问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选拔出许许多多优秀的领导干部,担当了领导人民推动社会发展的重任。3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当然包含着各级各类领导干部以及把他们推到领导干部岗位的干部管理制度所作出的贡献。但是也必须指出,当下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所出现的吏治困局是无法超越的坎沟。要将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积极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实现“双百愿景”这样的宏大理想,唯有勇敢地跨越这个坎沟,积极通过制度变革,来破解日益困扰我们的吏治困局。

  推进新一轮的干部制度变革,有必要着手如下一些方面的工作:

  第一,迫切需要加强对干部制度改革的系统思考和顶层设计。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干部队伍以及干部制度中表现出的一些问题成为了当时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那个时候,有关干部制度的研究成为学界的一个热点,并产生了很多理论的和实践的成果,这对于推进当时的干部制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干部制度的改革一直在积极探索和推进之中。但是总的说来,我们对干部制度的系统研究和顶层设计尚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干部制度研究是一个多学科、多领域的问题。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它涉及到如何通过政治录用以及政治资源和权力的有效配置来实现政治治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问题;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它涉及到社会角色的分化以及良好社会结构的建构问题;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它涉及到对道德及社会风尚的评价和引领问题,就是说,无论是选官任官的标准还是程序,都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对良好社会风尚和道德秩序起到维系和引领的作用;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看,它涉及到领导成员之间、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及良好组织氛围、组织文化的形成和维系问题;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它还涉及到人力资源的开发、配置和利用的问题,科学合理地开发、配置和利用好社会的各种人力资源,是社会发展、进步和文明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多年干部制度改革和探索的基础上,超越零散的、不系统的成功经验,以多学科的视角对干部制度进行系统研究和顶层设计,为新形势下推进干部制度改革提供知识基础和理论支持,是干部制度改革的基础性工程。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