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钢:“一带一路”——一场经济地理革命
发布日期:2015-06-04 16:29:42 来源:观察者网 作者:胡鞍钢 编辑:胡擎银

  我们再来看看1952年至2012年全国各地区人均GDP相对差异系数变化曲线图:2004年之后地区差距在明显下降,到2012年已经低于1990年水平,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信息,也就是说在发展过程中差距不一定是必然拉大的,通过政府和市场两只手,通过建立要素的统一市场,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集聚,让人们用脚来投票。我们看到,从2000年到2010年,至少有六七个省区总人口数是下降的,而那些要素比较好的地区,总人口是大幅度增长的。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已经出现了地区发展趋同趋势,如果我们用更专业的人类发展指数(HDI)来计算,就可以发现中国的人类发展过程,实际上从第四世界为主,逐渐向第三世界为主,进而向第二世界转变了。

  什么是第四世界呢?我们指的是极低人类发展水平。2000年,全国人口大幅度进入到第三世界即中等人类发展水平,大体上占总人口的86%。到2010年,第二世界即高人类发展水平(占60%以上)、第一世界(指极高人类发展水平)都有了较大增长。我们估计到2020年,中国大体上都进入到第二世界(占96%),少数地区(4%)可以进入到第一世界。如果按照这个趋势,2030年也有30%的人口进入到极高人类发展,基本上中国是在第二世界和第一世界。这也告诉我们在重塑中国经济地理的过程中是可以解决分割问题的,但它的前提条件可能还真是需要政府创新基本制度,如促进要素流动,还要由政府这只手来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

  我们看到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经过四个阶段或4个版本,从毛泽东时代的1.0版本,到邓小平时代的2.0版本,再到2000年后的3.0版本,特别是以十六大报告为标志,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民并共同分享的小康社会,其实就是开始转向协调发展和共同发展的思路。

  党中央三大战略布局

  下面我们对区域发展战略做一个分析,今天党中央所提出的三大战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际上是四大战略,还包括海洋强国战略,只是今天我在这里没有强调。继承前面四大板块,今后中国大战略就构成了我们称之为的“4+3”,或者“4+4”,由此就形成了4.0版本。

  这个4.0版本非常有意义,它不仅按照三大规律在我们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300万海域面积上来重塑中国经济地理,对加速区域一体化、国内一体化具有深远意义,特别是对加速以交通、通讯、电力、水利等等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促进大的统一市场的形成也有意义。这样就有可能出现进一步发展趋同,这是我们对中国区域发展战略4.0版本的简要概括。

  下面我想就党中央所提出的大战略,来谈谈怎样从对国内统筹,到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的统筹。很显然,长江经济带将形成中国的经济脊梁,也会进一步加速东部、中部、西部一体化,以及沿着长江经济带的南北进一步一体化,有了一体化我们才有可能出现大趋同。

  此外,也提出了长江经济带的重点任务,而这些重点任务都是以基础设施为主、优先的,特别是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以及打造综合的、立体的、现代化的交通走廊。在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自然发展规律和中国的自然国情,首次明确提出要把长江带建设成绿色生态走廊。另外,长江带也为我们实行“一带一路”提供了最重要的经济地理图示。可以想象如果该纲要公布的话,会一直指导到2020年,甚至更长时间。

  最重要的是,党中央提出的统筹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这里有必要多说几句。通过统筹两个大局,我们可以看出来,中国正在不断成功塑造本国的经济地理,同时开始塑造或者重塑周边经济地理,进而重塑世界经济地理。

  “一带一路”是党中央的决策,都是通过大量调查研究才实现的,两个主要领导同志习近平、李克强先后访问了20多个国家,几乎所有的重大项目都看过了。可以说“一带一路”使得我们形成了中国内部格局和世界格局的一个大的东西双向互动,构建了沿海一线与欧亚大陆桥的“大T字形”,因此这个框架拓展到周边国家,就形成了经济地理的视角,形成了我们所说的统筹两个大局。这两个大局,我理解是中国企业,包括中国投资者,从配置和投资960平方公里的要素,进而向周边国家、向沿线国家、向全世界投资,这也反映了中国对外开放本身的逻辑。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