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钢:“一带一路”——一场经济地理革命
发布日期:2015-06-04 16:29:42 来源:观察者网 作者:胡鞍钢 编辑:胡擎银

  过去30年,我们主要是通过优惠政策,在那些经济地理条件比较好的地区搞特区、开发区,让世界投资中国。从未来角度来看,很显然是要中国投资世界。我们看到“一带一路”正在有序推进,“一带一路”的路线图一旦确认,就会给更多的投资者,特别是国内投资者非常有意义的信息和指导。

  2014年,总书记出访了1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今年出访了2个国家,共计20个。我也看了一些重大工程,特别让我感慨的就是港珠澳大桥,因为它的投资额虽然只有一千多亿元,但珠江三角洲是全世界最繁忙的出海口、航运路线。它不只是建一个桥,而是通过海底隧道出去,这个桥的建设是世界最高标准和最高技术,很多都是中国自主创新的技术,没有任何先例。我把它称之为中国的“新都江堰”,预计寿命在100年左右。从这个意义上来看,100年后再评估,你会发现这项重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几乎接近零成本,也会加速三个地区的一体化,从而成为我们走出去,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最大的桥头堡之一。

  中巴经济走廊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大改变了新疆的经济地理,直接通向印度洋。这是中交建总承包的瓜达尔港,将来它会成为到达印度洋的最近出海口。还有中交建对科伦坡港的总体建设。最成功的是在马来西亚搞了槟城二桥,我觉得这是标志性建筑,一旦建成标志性建筑,可以向全世界说明“中国建设”,“中国制造”,包括装备制造、承包工程的质量都是世界数一数二的,而且这些工程全部是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公开招标、公开竞争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党中央的统筹两个大局,大致的大手笔、大布局已经基本形成,这就是“4+3”,即四大板块和三大支撑带。

  我还要特别强调的是海洋强国,从“十一五”规划到“十二五”规划都分别做了部署,我想“十三五”规划还将进一步规划和布局。

  重塑世界经济地理和中国经济地理的本质是实现经济一体化,这就带动了区域一体化、全国一体化和周边地区一体化,特别是我们说的24个周边地区经济体,包括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就会带动几十个国家。

  最后,最核心的还是基础设施现代化的问题。在1956年党的八大中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特别谈到了“交通运输现代化”,而后被“科学技术现代化”取代。改革开放初期虽然我们不大懂什么新经济地理理论或者新增长理论、新贸易理论,但我们却付诸实践,无论是从领导人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形成一个共识就是“要想富先修路”,既是一个简单真理,又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真理。恰恰中国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推动我们的基础设施现代化。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四化同步”,我们认为到了“十三五”,特别是从长远的角度看,要重提基础设施现代化,从“四化同步”到“五化同步”,到2030年基本实现基础设施现代化。

  过去我们考虑的主要是国内范围,现在我们也可以帮助其他国家来做这件事,可以说中国的基础设施现代化将带动这一轮的全球基础设施现代化。

  我也去过澳大利亚,他们在举办G20峰会已经明确提出到2018年要使世界经济增长率额外增加2个百分点。我认为基础设施投资是有效投资、长期投资,或者说从长期寿命角度来看接近零成本的投资,特别是降低所有市场主体、投资者的交易成本,这样通过“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就会达到三个重塑:

  第一,进一步重塑中国经济地理,实现全国经济一体化和发展大趋同。

  第二,进一步推动和重塑“一带一路”的经济地理,互联互通,实现欧亚大陆一体化和共同发展。

  第三,进一步重塑世界经济地理,推动全球基础设施现代化,提高全球经济增长,实现全球一体化,促进南北国家发展大趋同。

  为什么中国可以做到这一点?可以作为世界的火车头或带头羊呢?我想最大的背景就是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和位置发生巨大变化,如果说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体,相当于100年前的1913年美国取代英国成为第一大贸易体一样,具有历史性意义。言外之意,也许100年之后可能有第二个取代我们,如果我们假定的话。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