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疯牛受控 高杠杆者何去何从
发布日期:2014-07-28 10:28:10 来源: 作者:陈志龙 编辑:

   导读:今年以来,房企倒闭潮愈演愈烈,资金链断裂的队列中甚至出现了全国房地产百强企业光耀地产的影子。多个地方中小房企业项目烂尾,老板跑路,企业陷入破产危机。如果无边界地负债,滥用杠杆,信息不透明,那些一度风光无限“富可敌国”的机构,如果哪一天清算它的负债,没准也“负可毁国”。

  内地房地产“疯牛病”似乎正得到控制,“牛头”似乎也被摁住了。统计局日前公布,6月70大中城市房价较5月下跌55个,比5月多20个,涉及面高达78.6%。

  行情低迷对高负债者是个考验,一位前几年转战多地三线城市,跟着政府新区规划跑屡有斩获的中型开发商告诉我,去年这时候在市场高位时,他一头扎进一个欠发达地区的政府规划项目,拿了几百亩地,现在房子才建了一半,几乎没有销售回笼,银行停贷,而最近接到通知,税务部门要对他过去五年所有项目土地增值税进行汇算清缴,他说自己听到这“魂都出窍了”,“赚的钱全堆在新项目上,如果税务来汇算清缴,那就要出售资产交税了,可现在这又卖给谁呢?”

  今年以来,房企倒闭潮愈演愈烈,资金链断裂的队列中甚至出现了全国房地产百强企业光耀地产的影子。多个地方中小房企业项目烂尾,老板跑路,企业陷入破产危机。如果商业银行持续抽贷、影子银行恐慌性出逃、表外融资受到更多约束,税务部门再加大税收清算力度,中小型地产商“雷曼时刻”恐将大面积出现。特别是那些于现金流枯竭、十个茶壳五个盖,杠杆率高、资金链绷得紧的小型房地产企业而言,却是灾难性的。一些流动性枯竭的小型开发商现在年息25%的资金都敢要,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近乎“找死”。

  英国《金融时报》曾发表一篇《贝尔斯登危祭》的文章,它和不久前保尔森的《峭壁边缘》都公开了一组数据:与“房地美”和“房利美”60倍的杠杆率相比,贝尔斯登的杠杆率为36倍,它以110亿美元的有形股权资本支撑着3950亿美元的总资产。所以当市场出现“断崖”式下跌时,没有人敢伸手去接这把“急速下坠的飞刀”,这家被称为“华尔街灵魂”的世界最大的投资银行失去了资本补充能力,市场逆转时,没有一家贷款机构愿意向其提供紧急援助,财政部和美联储都爱莫能助,眼睁睁地只能宣告它的死亡,文章发出了“杠杆是毒药”的感叹。

  华尔街大佬都信奉一句名言:当可以用别人的钱来赚钱时,自己是不会掏一个子儿的。这说明资本游戏的本质是建立在高杠杆基础上的。天才的华尔街投资银行家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传统金融产品上开发出多种衍生金融产品,以所谓“结构性金融产品”名义,出售给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层层叠加的金融衍生品价格被无限放大,超出其自身价值十几倍或者几十倍,随着交易链条拉长,每个环节都在积聚新的风险。它成了一柄双刃剑,在活跃交易的同时,也在累积风险。如果监管长期失控,杠杆效应断裂的惊涛骇浪便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

  在股市和房地产超级牛市中,高“杠杆”率一度是许多善用“杠杆”者的造富机器。“令人晕眩的财富幻影升腾不息”之后,也终会有人饱尝到“金钱幻觉的痛苦”。股市从6100点跌到1600点,许多股票跌去了90%,高杠杆者“死光光”。市场出现逆转,如果不及时“去杠杆化”,那“高杠杆就成了致命的棺材钉”。高杠杆、高负债引爆了金融危机,但在经济复苏和再平衡过程中,危机又给政府举债和开启印钞机找到了最好的借口,如此循环往复,欲罢不能。2009年底的数据,美国国债已经高达约12万亿美元,而日本的财政赤字更是旗鼓相当,高达870万亿日元。巨额财政赤字和天量货币供应已成为让全世界不安的“核话题”。等待我们的是空前的货币乱象。

  金融危机是对金融膨胀、创新过度和政府放纵、监管失灵的一次集中清算。无论是美国次贷危机还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都让我们正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大银行、大公司甚至政府信用是否真的 “太大而不能倒”、“太复杂而不能倒”?小到一个开发企业、一个普通家庭,大到一个超级金融帝国甚至一国政府,收入都是有限的,而每个人、每个组织的消耗、欲望贪婪是无限的,保持财政的收支平衡是治国持家的圭臬。如果无边界地负债,滥用杠杆,信息不透明,那些一度风光无限“富可敌国”的机构,如果哪一天清算它的负债,没准也“负可毁国”。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