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繁荣背后的困扰
发布日期:2015-12-16 20:34:01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倪秀 编辑:胡擎银

  然而,黄开富能够留下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他仍然拥有公办教师的编制,而对大多数的民办学校教师而言,这样的保障是没有的。

  没有“铁饭碗”留不住教师已经让民办学校很头疼,相互“挖墙脚”的恶性竞争再给民办学校雪上加霜。“在寒假,我的老师都被找去约谈了,甚至还有被威胁的。”许安富说,2014年寒假,学校就有老师险些被挖走,对方开出诱人的丰厚待遇。

  “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的教师同为教育事业出力贡献,为什么最后没有同等的待遇和认可?”张仕志认为,民办学校教师最担心的是退休之后的养老问题,根深蒂固的“铁饭碗”思想,总是让游离在体制之外的民办教师没有安全感。他建议,能否建立“民办教师退休基金”,通过这笔基金,民办学校教师退休之后能把退休工资补充到和公办教师同等水平。

  遂宁东辰荣兴国际学校校长刘永金也认为,教师身份和编制问题,是目前困扰学校发展的最大问题。他建议,在中国式民办教育的发展中,能否实行一种“空编”制度,即相关部门给学校教师核编,但不一定要提供财政工资,教师的工资仍然由民办学校发放,政府只是给予教师一种身份认同,给老师一种档案归属。

  招生,校校有本难念的经

  生源,对民办学校来说就是生命线。

  “遂宁的民办学校有很多,当初也是千挑万选选择了这所,主要是看中这所学校的办学理念与我们的想法相吻合,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家长才放心。”记者在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遂宁实验学校采访时,学生家长余海雁说,她给孩子选择学校最重要的是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但她目前也对学校较为偏远的地理环境而担心。

  近年来,遂宁民办学校风起云涌,但在日趋饱和的市场下,各校招生的情况参差不齐。以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遂宁实验学校为例,2013年9月正式招生,而今年上半年在这所占地80亩,能容纳2000名学生的校园里,却只有34名教师,5个班级52名学生。

  该校招生部负责人段凤翔介绍,学校地处工业园区,是一个新规划的行政区,作为新区的配套学校,人口入驻少,第一年招生显得很困难。

  招生困难的背后,也暗藏着很多乱象。蓬溪外国语学校执行校长李雪琴说,每年的招生季节,各学校都会使出浑身解数。“大多都能按照教育局的要求规范招生,但也有的学校一年四季都在招生。”

  为规范民办学校招生,遂宁市教育局列出了严格的时间表:禁止初中学校提前招收选拔学生,每年4月15日前,各学校可以开展有关招生宣传、咨询。4月15日后,可以开展登记、预录工作。5月1日后正式招生,6月底基本结束招生工作。

  然而,市场的竞争还是导致了乱象的发生。去年12月,安居育才中学和卓同国际学校于2014年12月13日组织了小升初招生考试。教育局得知后,下重拳出击,对学校违规招生行为予以通报批评。从通报之日起,取消2014年对学校的市级专项补助经费。取消两所学校及其校长、分管招生副校长一年内市级及以上各类教育评优评先资格。

  2014年,四川省下发小升初的招生通知,全省的民办学校都不允许以考试的方式进行招生,可以面试,但都不能看奥赛的证书。这对民办学校来说,又是一轮新的挑战。

  一位遂宁教育系统内部人士回忆,如今的招生秩序已经是很好了,再倒回去几年,还有学校去幼儿园“抓孩子”。然而,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学校仍然打着高额奖学金的旗帜,吸引学生参加各类的能力测试和素质测评,变相寻找和招揽优质生源。

  平静的湖面下,仍然是暗流涌动。

  规范管理依旧困难重重

  当民办教育完成了最初的规模扩张,如何规范管理这些民办中小学,则是民办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引进来的学校,不可能让他们自生自灭,扶持和支持是必须的。”张永福说,遂宁市对民办学校出台优厚的扶持政策,仅2013年以来,就吸引到40亿余元社会资金充实民办教育。

  但对民办学校的扶持,国家没有明确的规定,省级层面也缺乏可操作的指导,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以现在的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遂宁实验学校为例,该校的前身是一所民办中专校,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学校面临关门,如何退出?遂宁市便容许他改制成为民办的中小学。“政策的保障,其实给予了民办学校一条生命线。”张永福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