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带给人直观的印象是干净和良好的秩序。旅店、街道、商店、饭馆,无论大小,也无论城市、农村,都收拾的整齐干净。没有机会去普通人家看,想必也差不多。在日本没有“小心上当受骗”的警示,似乎没有小偷之类的“小人”,常听到钱包在哪里丢的可以在原处找回来。但我在名古屋注意街上的自行车大都有锁,并不是随便放在停车处。日本大都市外国人很多,也许日本农村更能说明日本。日本人口密度还是比较大的,而且国土大部分是山地,人口居住应该是很密集的,但感觉不到这一点,就是在东京的街道和地铁里也如此,不知他们人都在哪里。日本社会秩序是不错的,人们匆忙行走,去做自己的事情,没有扎堆起哄的。就是人多繁华的地方也没有小贩大声吆喝,没有高音喇叭的广告声,马路上也没有车水马龙,看不到堵车。一个匆忙旅行的“过客”无法了解更多的实际现象,下面谈些和国内不太一样的地方。
老人:日本是老龄化的国家,但在日本看不到老人在公共场合下棋打牌,更看不到“唱歌跳舞”,尽管日本平均寿命居世界前列,听导游讲冲绳可达90岁(不太相信),但看不到日本老人在养生保健。倒是看到七八十的老年妇女穿戴干干净净的工作服在工作。给我们开大巴车的司机,就是五十开外的,工作十分认真,长时间在高速路跑长途,还是很辛苦的。日本听不到对老人有什么“优惠”的事,反而听导游介绍说,上了公交车不要给老人让座,你要让座,会被认为你是小看他,嫌他老。这也想起我一位老师生前也说过,他不愿坐公交车,理由是被让座感到有些难堪。但日本地铁都有几个专门留给老人和孕妇的座位,坐车少,没有机会看这些座位在乘客拥挤时情况如何。在日本旅游景点也常见本土的旅游者,多是日本老人,坐着漂亮的大巴车来旅游,干净的衣服和笑容难以掩饰他们操劳一生的面容。人老了,平静寡欲的心态是最重要的,日本人平均寿命高,这可能是重要因素之一。
小孩和教育。听说日本是十分重视教育的国家,作为教师,真想多了解日本的教育情况,可惜这不是极短期旅游可以做到的。但也围绕小孩了解些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日本老人帮子女照看孙子辈的情况很少,而认为带孩子是年轻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妇女生育后大都辞职在家照顾孩子,同时丈夫的正常收入归妻子支配。小孩从小就受到适应环境的锻炼,说一年四季女学生都穿裙子,锻炼适应寒冷的环境。饭店里都有电视,免费电视是国家宣传的重要窗口,不懂日文只能看个大概,总印象是节目平和,生活节目多,国际和政治新闻少。也有明显的教育节目。一次好像是用动画给小学生讲如何处理人和人的关系,似乎是浅显的公民教育。让我吃惊的是看到一段讲偏微分方程节目,大概是通信信号的“包络曲线”,这些是很难懂的高等数学。想起我的日本朋友谈到日本中学生不少也是畏惧学数学、物理的。但日本教育从现实的结果来看是很成功的,这和他们有持久稳定的教育理念是分不开的,日本现代教育提倡者之一福泽谕吉的头像一直印在一万日元钞票上,我估计日本每一个中小学教师都要读他的书,接受他的教育思想。反观中国教育自辛亥革命以来,贯穿了哪一家教育思想了呢?我购买过一本福泽谕吉的中文版《劝学篇》,感觉值得作为师范类院校学生的必读课本。
日本文化。“传播”是文化的基本特性,具有日本特色的文化当然在日本随处可见,但有一个特点是民间自我来表现。比较突出的是“方便面博物馆”,一座很大的建筑,将方便面企业广告和文化糅合在一起。展示日本的和服也是和商业结合在一起,但又是在显示文化,并没有突出商业。一个制作陶瓷的小镇,将一些陶瓷作品镶嵌在路旁的墙上,供大家观赏,只是强调了创意是受产权保护的。富士山脚下,利用流淌下来清澈的泉水,制造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风景,也迎来不少人参观,买走不少当地特产,自然是价格不菲。在日本也见到“耍猴”和模拟侠客的表演,都是一个人在那里表现,围观者不多。
日本消费。日本是完全市场经济的国家,对交易公平十分重视。一次吃日本最简单的面条,竟然每份面和菜都争取给你过下秤,这在国内是不会见到的。商品价格和税收分开列出,真是你买商品同时是在为国家做贡献。你是外国人,匆匆的过客,和享受国家福利无关,可以去免税商店买东西。由于日本人工费很贵,所以商品和服务价格都很贵,例如公交、地铁票就比较贵,两、三站路就要折合人民币十几元钱。我估计他们的公交运行都是彻底商业化的,没有政府补贴,只有赤裸裸的你付多少钱,我给你多少服务,平等交易。我是随团行,较少消费,对日本物价感受不深,但看着一个个明码标价的货签,琳琅满目的商品,一台台自动售货机,总有一种缺少人情味的公平感。我似乎感到,日本社会有序而稳定,是和他们认真遵守市场法则分不开。社会秩序的稳定比虚伪的“人情味”重要的多。我们国家无论长、短途运输费用都是一锅粥,交通常常很拥挤,但无法利用价格的杠杆,只好年复一年“挤”下去。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