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各位!
提问1:第一,中国似乎在煽动爱国主义,对周边国家的影响非常消极,对此您有什么看法?第二,您也提到了非政府组织的话题,可是凭我的感觉,政府以外的普通人民或者民间机构的声音我们很难听到,好像审查得比较厉害,官方控制得非常严。如果软外交能够发展得更好的话,中国实力会更强。
提问2:雷老师说改革开放最大的成果是经济发展和市民社会的出现。清朝时,中国的经济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当时也有文化非常发达的市民社会。在这几百年的近代史当中,如何定位现在中国的市民社会?
雷颐:谢谢提问,也给我提供学习的机会,我觉得“软实力”这个概念提出来之后,中国就面临着问题。中国始终觉得外交不仅仅是直接的交往,软实力和文化的影响更重要,所以在很多地方建了孔子学院,加大了对外宣的力度。坦率来说效果不是非常成功,有些地方对孔子学院也有质疑。实际上,软实力和国内的制度、经济、文化的建设有关。这些建设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没有获得周围国家甚至是世界普遍认可的时候,软实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把国内的制度、经济治理好,软实力自然而然能跟上来。
关于爱国主义我写过很多文章,最近出的书也专门搜集了很多材料写爱国主义。中国从1989年之后,特别强调了爱国主义,因为从那时候意识形态有了调整,从几乎完全强调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开始增加大量的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内容。经过几十年的宣传,确实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也得到年轻人的接受。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由日本森大厦株式会社设计的,是一座当时最高的大楼,中间有一个圆的空洞透风,网上马上就有人说这是两把军刀托起一个太阳,是日本国旗。由于舆论压力,上海方面要求必须改动,最后改成了方形的孔。这种例子很多,我觉得在这种观念对周边国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压力,今后怎么样处理这个问题,也是外宣或者软实力真正要做好的。
第二是关于人才、NGO,刚才我讲过,这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所以意义还是很重要。比如说你说确实很难听到,但是毕竟能听到了。从前完全没有,今天就听到了。比如说,共识网也是民间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机构,没有他们组织,我们不会在这里演讲。类似的机构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做的事情越来越重要。一些慈善组织,比如治理环境的阿拉善,都是著名的企业家组成的。这里国家政策有一个矛盾,一方面希望是真正的民间组织,另一方面提出组织里要建立共产党的党支部,这个关系怎么处理,双方都有一个磨合期、试探期。中国社会或者市民社会往什么地方发展、怎么发展,这还有待发展的过程。确实如华生所说,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结果,或者说最有意义的一点。如果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往回退,继续往前走,我相信市民社会会越来越发达。
回答最后一个问题,中国在1949年以前是有民间社会的,甚至在清末的时候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传统历来是有民间社会,但是这个民间社会向现代市民社会转变有一定的过程,因为中国从来是个皇权比较大的社会,但是皇权有限,它允许民间社会存在,甚至允许一些士绅有自己的武装、民团、商团,维持地方治安、地方统治。但是实际上,在清末,现代社会观念、现代权力观念被引入到中国。我的新书谈了这个问题,有一些士绅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清朝统治者允许他们拥有商团,希望他们用商团维护治安,但是他们的权力观念发生变化,觉得首先是为了自己的权利,无论是谁都不能侵犯我们的权利。从前士绅觉得,一切都来自于皇帝,皇上是天子,要我们的钱我们就要给他,我们主要的责任是维持地方治安。清末,皇上还用中国传统方式来要求商人,必须给我多少钱,铁路必须卖给我,这时候商团就开始反对清政府,他们从反对革命逐渐走向支持孙中山革命。我有一本书提出一个新观点,我认为辛亥革命中,革命党人只是一个导火索,真正决定辛亥革命成功的就是这些商团、商人,或者说是以士绅为核心的民间社会。民间社会从传统的民间社会向现代民间社会转变了。但1949年之后采取了苏联模式,党、国家、社会高度统一,消灭了社会,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还是与中国社会弱小有关。我觉得改革开放的意义就是民间社会逐渐产生。谢谢各位!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