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当留足发展空间坚守安全底线
发布日期:2019-09-14 11:13:23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南都社论 编辑:擎

  9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放管结合、并重,把更多行政资源从事前审批转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来,加快构建权责明确、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简约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形成市场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互为支撑的协同监管格局,切实管出公平、管出效率、管出活力,促进提高市场主体竞争力和市场效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市场经济离不开监管,但监管何为,又是一个充满弹性的问题。这是因为,政府在介入市场、执行监管的过程中,常常存在天然的过度监管的冲动。俗语“一管就死,一放就乱”,不仅表明所在领域本身的问题之复杂,也折射出政府监管的角色、尺度并不好掌握。而在这一问题上,一个颇为典型的案例就是针对共享经济的监管角色。

  以共享汽车、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出行革命,是商业力量所领导和推动的一股风潮。客观来说,无论是共享汽车还是共享单车,都暴露出一系列新的问题。比如前者的安全问题,后者的乱停乱放问题,都引发过大量的讨论。不过,由于新技术、新模式带来的新产业,的确能够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对此,中央和大部分地方政府都能够以较为开放、包容的态度来看待这些新生事物。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份《意见》中,要求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要按照鼓励创新原则,留足发展空间,同时坚守质量和安全底线,严禁简单封杀或放任不管。此外,对一时看不准的,设置一定的“观察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或处置。不难发现,《意见》内容实际上是此前中央和地方政府面对新经济进行监管时所采取的主流态度。当然,这一态度也是互联网科技创新界和大众舆论所持有的主流意见。如今,业内外的主流意见被提升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规章”,应该说是官民有效互动之后的良好结晶。

  对于新生事物要“等一等,看一看”,但对于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等特殊重点领域,例如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特种设备等等,则应该强化对质量和安全的监管。《意见》要求,对上述重点领域,要建立健全以产品编码管理为手段的追溯体系,形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信息链条。信用监管是整个监管中非常重要的一大利器。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依法依规建立权威、统一、可查询的市场主体信用记录,这是从根本上强化监管能力的手段。有了这个武器,企业和自然人都可能被纳入“黑名单”,也都可能因为产品质量不合格受到跨行业、跨部门的惩罚。

  政府对市场的监管是一项极为庞大的工作,一方面需要加强政府的监管力量,另一方面也需要挖掘市场内生性的自我监督机制。《意见》要求,要加快建立完善各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制定高于强制性标准的标准,开展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并承诺执行落实,推动有关产品、技术、质量、服务等标准与国际接轨互认。事实上,业内监管的成本低、效果好,某种程度上,比政府部门施与的外界监管更值得推崇。这是因为,一个成熟的行业内部是有信任网络的,而这种信任网络常常可以孵化出整个行业的自我监督和规范力量,防止“劣币驱逐良币”。

  毫无疑问,政府监管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项极端复杂的工作。政府不可能监控市场生产、经营、使用、检测等每一个环节,所以政府需要建立“吹哨人”、内部举报人制度,来填补相应的信息空白。同时,政府也需要使用新型技术,联合市场、社会、媒体、个人,打破内部条块分割、九龙治水的局面,从而更好地建立健全监管体系,最终为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进行保驾护航。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