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期要更重视底线思维
发布日期:2020-04-27 11:42:31 来源:中国网 作者:卞永祖 编辑:藤井树

  日前在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提出要“全面落实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任务”,这说明在疫情的冲击下,今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困难,因此,要更加重视底线思维,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在我国疫情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新冠病毒在全球的蔓延仍然没有减缓的苗头,并对全球经济格局带来重大冲击。经过数十年的全球化,当前基本形成了“中国生产、西方消费”的经济格局。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78年工业增加值仅有1622亿元。改革开放后开始加速,1992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2007年突破10万亿元大关, 2012年突破20万亿元大关,2017年工业增加值接近28万亿元,其中制造业总产值全球占比达到35%,是美国的2.58倍。

  但是疫情导致人流、物流急剧降低,国际贸易更是受到重大影响。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预测今年亚太地区航空公司年客运需求将下降 13%,亚太地区航空公司将损失 278 亿美元收入,不过从目前形势看,该预测明显保守。WTO预计今年全球贸易将下降13%,在更悲观情况下有可能下降32%。毫无疑问,全球产业链很可能会有中断的风险。此种担忧引发了投资者的极大恐慌,也导致西方资本市场前期的巨大波动,美国甚至出现了史无前例的五次熔断。因此,在疫情后,跨国企业一定会重组全球供应链布局,将供应链更加区域化。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国,中国企业对此感受更为真切。一方面,外部需求正在大幅减少。从已经公开的信息来看,由于欧美国家越来越普遍执行居家政策,商场关门现象越来越普遍,即使还在营业的零售商也为了减轻销售和库存压力而纷纷减少了采购。中国出口导向型的企业大都难以获得新的订单,即使已经签署的订单也可能被取消。

  另一方面,出口的物流成本和风险都在提高。由于欧、美等国家收紧了航运规定,国际航班大幅减少,即使货机也不及平时的30%。在原油价格急速下跌的背景下,货运价格却大幅飙升。另外,在国外疫情仍然不能得到很好控制的情况下,大量公司难以为继甚至倒闭将是大概率事件,这大大增加了我国外贸企业资金回笼的风险。

  未来跨国企业的供应链重组,也可能促使部分企业迁出我国,对就业、产业升级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由此可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发展都会受到疫情的影响,甚至是长期影响。因此,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推进各方面建设,要更加深刻领会面临的困难,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只有这样的观念,才能更好的改进完善工作方法,切实解决问题,完成今年的工作。

  中央提出“六保”要求,就是要确保民生有保障、经济不出大问题的基础上,确保各项政策对冲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要落实六保要求,重点是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中小企业还跟居民生活领域密切相关,极大地关系到就业、居民收入以及社会稳定。已有数据显示,这些年居民整体负债率不断攀升,如果不维持居民收入增长,消费的空间也只是存在理论层面,难有实际扩大。

  同时,要统筹利用5G技术重塑产业链。疫情使得物流和人流中断,但是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加速兴起对冲了这些不利因素的负面影响。我国可以利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加快全球产业链的重构,从而重新激活目前的全球经济。

  因此,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金融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六保”体现了中央的底线思维,也是对当前各方面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