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控制:人类究竟被谁操控了?
发布日期:2023-05-31 17:25:08 来源:红网 作者:王倩 编辑:藤井树

  “睁开眼,光从窗外投射进房间,很明亮,一鼓作气起床、换衣、刷牙、洗脸,该上学上学,该工作该工作。”思考一下,这是自我控制呢,还是隐性控制?

  我对自我控制的理解为,人有意识地掌握自身语言和行为且不受外界的干扰,这里的对象是自己。如此,隐性控制就可以理解为,人无意识地进行自控或者被操控。控制者既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他人。

  那么,人究竟可不可以通过后天行为被操控呢?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先思考“习惯是怎么形成的?”以抽烟为例,一个不抽烟的人在一次偶然的场合知道了烟,并且尝试着开始抽他的第一根烟,当他爱上这种感觉(抽烟本身的快乐感/消愁情绪等,因人而异),就停不下来了。后续可以知道的是,他变成了一位烟瘾患者。

  这种习惯很容易养成,因为习惯二字的核心是重复,烟瘾患者对抽烟这种行为是无法抗拒的,又因为重复这种行为而养成这种习惯,以至于身心都依赖烟。这里的被操控者很好理解,就是烟瘾患者自己。那么操控者是谁?从表面理解就是感觉,他所爱上的那种感觉,当理性的感觉劝说所爱的感觉无效时,也意味着他被操控了。这便是无意识地进行自控,即自己的某一种感觉占据上风从而操控自己的行为。

  读到这里,不妨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人会选择抽烟?抑或是主体改成我们”,文化选择(外界环境主导)是其中因素之一。在大的社会环境影响下,抽烟的理由各种各样,可能因为房债压力、工作压力、学习压力、情感压力等,也可能是因为虚无的荣耀心而引起的模仿行为。

  回想吸烟者的初次吸烟行为(即动机),为什么他会觉得吸烟是一种解决需求的好办法?这是因为环境、文化影响了其自身的选择。当然,也有人觉得“动机”可能只是为了体验一种新鲜感。如果是这样,就要说到另一个事情了,这个故事可能绝大多数人都知道,那就是西红柿的来源。起初它只是一种庭院中仅作观赏的植物,后来有了第一个不怕剧毒毒死而勇于尝试它的人,因此西红柿得到人们喜爱以及推广。

  在没有第一个人的前提下,大家对吃它是抱有恐惧心理的。如果吸烟的动机只是单纯地体验它的味道以图新鲜感,那么说明一定是有人尝试过了,并且传达给你它很美味可口(文化角度:很酷)的感觉。至此,这种说法依旧和环境挂钩。从环境角度可以理解为吸烟者是被操控者,而操控者是环境。如果进一步深想,这种文化环境是被塑造的,那么操控者究竟是谁?可能是广告商、生产商……

  巴甫洛夫曾发现,喂狗时摇铃,经过重复的训练,狗会对铃声形成条件反射,即听见铃声就流口水。而当下不少商家也试图通过树立品牌赢得口碑,从而养成人们对其商品喜爱的“条件反射”。回想有多少次我们对某种东西有需求时,这种需求是从何而来的?这种所谓的“种草”行为又是怎样实现的?是否正中下怀呢。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