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乘客不慎将背包遗落在地铁14号线列车上,包里有一万美元和一台笔记本电脑,电脑里存有其博士生论文和科研资料。据北京公交警方通报,民警经多方查找,半小时后就找到了背包并交给失主。令人意外的是,这个背包在地铁车厢一路无人认领,到达终点站后被工作人员发现,存放在失物招领处。
背包独自坐车到终点,里面的财物和资料一个不少,值得高兴;更令人欣慰的,是北京地铁上路不拾遗的风气。在公共场合看到无主物品,有人出于好心交由工作人员,当然值得肯定;既没有打开查看,更没有顺手牵羊,只是因为它不属于我,不该动也不能动,说明背包身边的每一名乘客都有路不拾遗的自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古人对太平盛世文明美德的形象概括,但仍有现实意义。遗失物品的人通常会沿原路回来寻找,所以看到遗失物品不主动捡拾,放在原处或更显眼的位置更容易被失主发现。
拾金不昧应该提倡,路不拾遗同样值得赞扬。再说,拾得遗失物品理应归还失主,拒不归还数额较大的或造成严重后果的,还可能构成犯罪。就在前几日,安徽合肥一名女大学生不慎将手机落在某餐馆,一男子拿走后竟然威胁索要2000元。明明不是自己的东西,明明就在店家的前台,为什么要去拿?倘若每个人看见没人看管的东西就拿,公共秩序岂不乱套?
路不拾遗是传统美德,更应该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随着公众素养的提高和相关制度的完善,公共交通和公共场所路不拾遗在京城已经形成风气。据报道,北京地铁服务小程序特地设立“失物招领”模块,已为乘客捡拾超过万件物品,其中超4300件被成功认领。今年4月,一名女乘客在地铁8号线遗失笔记本电脑,在调取列车上的监控录像时,发现被回库清车的保洁员捡到,而且当天晚上就已经作遗失物品登记;一名乘客在地铁8号线上睡着,醒后发现手机不见了,也是地铁工作人员捡到并作遗失物品登记。乘客文明素质高,工作人员敬业负责,难怪很多网友都将北京地铁称为放心地铁。
每一名乘客的文明素养,都是背包最好的守卫。一个背包的独行,映照的是一座城市的文明底色。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