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林彪死于飞机坠毁之后,周恩来承担了高强度的工作,他在1972年5月被检查出了癌症,他可能是中共高层最勤奋的领导人,“他一天工作12小时,有时在16小时以上,一生如此。”邓小平曾经这样评价他。
和充满浪漫主义的毛泽东相比,周恩来要处理各种事无巨细的具体工作,又要在“四人帮”的攻击下提防猜忌和保全自己和一些重要的战友。他经济工作上的副手是副总理李先念,但这远远不够。
邓小平从1920年代就担任了中央委员会的秘书长,党务工作经验丰富,中央书记处的工作经历使得他熟谙党政联络工作。此外他是出色的政治委员,在他担任政委的时候,八路军一二九师从一万多人增长到了30万人,这还不算地方部队。他颇有胆略,曾经去军队里发动暴动,组织了百色起义(在第二代领导人当中,习仲勋和薄一波也都有过兵运的经历),他军事上的最高成就是淮海战役的总前指书记,而这场战役是摧毁国民党军队最多的一次。
邓小平似乎是挽救局势的一味复方猛药,此外他也有着周恩来的支持,他们两人的私交不错,在被收录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的《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当中,邓小平回忆了自己和周恩来的交情:“我们认识很早,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就住在一起,对我来说他始终是一个兄长。我们差不多同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在1950年代,中央把地方局书记调任进京,诸侯在地方太久可能会形成种种盘根错节的利益,这就是著名的“五马进京”,其中的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和财政部长,在这期间周恩来发现了邓小平的治国才能。
邓小平有一股严厉的气质,本来他被安排到华东局担任书记,但是随着进军顺利,中央安排他继续在“刘邓大军”中进军西南,让这个四川人在西南局担任书记,是一个衣锦还乡的故事,他却从来没有像毛泽东那样回家乡省亲,而是派人把继母等亲戚接到了重庆,让被划为地主的弟弟交出土地,以免土地改革时让地方上棘手、不好处置。
孤臣是最好的治国之人。
雷霆一般的失踪者
在1973年到1975年的表现让党内和群众对邓小平的能力印象深刻,也让他的政敌更想置他于死地。
在1973年到1975年之间,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表现出了雷霆一般的效率和能力,这让“四人帮”感到了恐慌。
周恩来的身体不太可能作为毛泽东的接班人,他很可能会死在毛泽东之前,同样是副总理,搞政治宣传出身的张春桥资历比邓小平要浅得多。
国务院里毛泽东还提拔了一批工农出身的干部,比如才30多岁、女工出身的吴桂贤和文化不高的大寨干部陈永贵两位国务院副总理,这可能代表了他工农联盟治国的浪漫情怀,但毫无疑问治理国家需要的是精通人情和世情的干练老吏。
1973年12月毛泽东建议任命邓小平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但这个任命到1975年才正式达成,1974年周恩来则把外交事务委托给邓小平来处理,基辛格发现邓小平是个很难对付的对手,不容易亲近,太直率,有事说事。
邓小平也去联合国宣扬毛泽东的最后一个国际理论,这也是毛泽东一生中的最后一个理论:“三个世界理论。”毛生命的最后几年当中不断地对世界革命局势发表看法,成为全世界的革命导师,他也满足于这个角色。在这场成功的发言之后,邓小平在毛泽东接见巴基斯坦总理时被安排坐在了毛泽东身边。
到1975年邓小平事实上主持政府工作,他立刻提出了“军队要整顿”和“全党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两个重要主张。这两个讲话说的都是“不要重用闹派性的人”。
邓小平整顿铁路的效果出奇地好,积压的车皮和混乱的调度在他的管理下很快恢复了正常,1949年邓小平曾经在开国大典后坐火车南下去追赶自己进军中的部队,此后对铁路的效用印象深刻。
他对扳道岔的醉酒工人和扔下火车头下车吃饭的司机深恶痛绝,1974年的行车重大事故和大事故是755件,而1964年只有88件。他曾经派遣军队把不服从整顿占据车站的造反派头头直接抓走。
此后他还提出了整顿工业、发展科技,以及《各方面都要整顿》的讲话,不过毛泽东逐渐无法容忍他的改革措施,认为这会威胁到继续革命的事业,他又一次被褫夺了权力,处于半软禁状态。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