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官本位是如何形成的?
发布日期:2014-10-31 14:40:21 来源:腾讯文化 作者: 编辑:袁啸天

  五、以贫民达到弱民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人穷了,腰杆挺不起来,难以有独立意志,别人稍施恩惠,就容易依附上去。相反,“富则轻赏”(《商君书·弱民》),老百姓富裕就不在意为国家服务的赏赐。所以商鞅说,“力富则淫,淫则有虱。民富而不用”(《商君书·弱民》),意思是,人民致富了就会放纵,放纵就会产生如虱虮一样的弊端,不易役使。商鞅明确地告诉国君,民富对国君来说绝不是一件好事,就像人身上长虱子一样,必须通过限制自由经济,使人民保持贫穷。

  如何才能实现经济上的弱民呢?总的策略是“国富而贫治,曰重富,重富者强;国贫而富治,曰重贫,重贫者弱”(《商君书·去强》)。国家富裕,而用让人民贫穷的办法来治理,这是富上加富,富上加富的国家就强大;国家贫穷,而用让人民富裕的办法来治理,这是穷上加穷,穷上加穷的国家就弱小。具体的办法,我们在前面章节都有论述:一个是将土地、山泽、盐铁等收归国有,实行国家专卖,做大做强国有经济,这样与民争利,国家得利多,人民得利少,则国强民弱;另一个是打击民间资本,通过掉尾术和耗财术削弱民间财力,民间无经济无实力,就弱势。

  六、用“奸民”达到弱民。

  商鞅在弱民的论述中,有一种“奇谈怪论”,即以奸驭良——用奸民来统治良民,搞流氓统治术:“以良民治,必乱至削;以奸民浥,必治至强”(《商君书·说民》);“国以善民治奸民者,必乱,至削;国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强。”(《商君书·去强》)不是以良民来管理流氓恶棍,而是以流氓恶棍来管理良民,这种看似不可理喻的做法,却是专制集权、控制民众有效的办法。

  首先,按李禹阶先生的说法,这里的“善民”是指效法三代以来家族伦理,践行儒家仁、礼之说,顾全道义,注重家族、宗族私情,并不愿为自身利益揭发、出卖他人的民众。这些人是不能作为国家依靠的对象,不能倡扬其行的,他们本质上是损害了国家与君主利益的。而所说“奸民”,则是指不顾宗法情谊、社会道德,在执行国家颁布的连坐互罪制度中,为了获取重赏、官爵,而不惜出卖、告发他人甚至亲属,以期获利的不孝不悌不仁不义之人。(李禹阶《<商君书>“以奸民治善民”论探析》,载《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再有一点,就是“政作民之所恶,民弱;政作民之所乐,民强。民弱国强,民强国弱”。(《商君书·弱民》)即国君(国家)制定的政策法令是人民所憎恶的,人民就弱;国家制定的政策法令是人民喜好的,人民就强。人民弱了,国家就强;人民强了,国家就弱。为了强国弱民,国君(国家)必然视民如寇仇,制定政策法令不是顺着人民的喜好来,而要逆着人的喜好出,具有强烈的反人民性。

  这样就很好理解商鞅的良苦用心了。既然“善民”是讲仁义道德的,不符合道义、宗族私情的事情不去做,那么国家颁布的那些反人民、反宗族,却可以让国家强大起来的政策法令,他们自己不会遵行,也不愿意执行到管理对象身上。譬如“善民”讲亲亲相隐,不为利禄所动,揭发举报他人,出卖亲人。用这些“善民”去管理“奸民”,因其有太多于礼于义于道于仁所不忍的东西,国家政策法令难以贯彻,不能弱民,只会弱国。

  相反,“以奸民治善民”很容易达到国君所求。用不孝不悌不仁不义、只顾一己私利的“奸民”(颇似酷吏),去做越残忍越容易升官发财的事,“奸民”乐意得很,陷害杀人,眼睛都不眨一下,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何难之有。越是“善民”越不忍遵行残酷的政策法令,越容易被“奸民”发现大做文章,上下其手,以获私利。这就达到了商鞅所说的,“用善,则民亲其亲;任奸,则民亲其制。”(《商君书·说民》)即国家任用善良的人,民众就会相亲相爱;国家任用奸恶的人,民众就会敬畏国家政策法令。

  “善民”中很大一部分正是浸淫于礼义的贵族,商鞅这一招,等于用流氓恶棍,来铲除贵族势力。那些原先趾高气昂的贵族没落,正好达到商鞅所要的政令畅通和屈民伸君的目的。这真是一举多得的阴招,看似不可理喻,其实“高明”得很。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