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宗泽亚:明治维新时日本也发生过“文化大革命”
发布日期:2014-11-04 11:24:16 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 编辑:袁啸天

  凤凰历史:为什么日本能够进行这样的国家行为?

  宗泽亚:就是一个国家的危机感,国家要变革,要向西方文明看齐。要怎么做,当时日本也不知道,明治维新开始了以后也是乱了一阵子,最后他们觉得不行,还是要真正向西方把他们的经给取回来,按西方的模式来改造国家;大清国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他没有那种危机感,他学习西方他就认为西方就是一些淫巧的小玩意儿,洋务运动中国也派出了一些幼童到美国去学习,但是途中又召回来了,就是他们并没有说真正去学习人家的那种思想,稍微有点思想苗头反倒令朝廷非常紧张,干脆都召了回来。

  宪法限制天皇的权力是维新成功的重要因素

  凤凰历史:您觉得明治维新这么多举措里面,最精髓的是哪一条?

  宗泽亚:我觉得它的各行各业都是非常精髓,很难说它那个是最重要的,还是我刚才一开始讲的,就是说一个改革、一个维新最重要要树立一种根干的东西,就是你这大旗不树起来,大家看不到方向,也没有号召力。那么明治维新不管怎么说是树天皇也好,也是树什么其他思想也好,但是人家做到了就是有这么一种根干立在那里,让这些老百姓和政治家们都往这个方向一起努力,我觉得这个是很重要的;相反的,像咱们中国的近代史,我看各个时期都没有一个什么固定的根干。

  凤凰历史:您眼中明治天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宗泽亚:我觉得日本明治天皇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天皇,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有血有肉的人;日本近代史评价天皇有两个面貌,一个是叫做“私”的天皇,一个是“公”的天皇,“私”的天皇他是被称作睦仁天皇,因为天皇的名字叫睦仁。“公”的天皇叫明治天皇。那么就是说,在他表达个人意见的时候他是以“私”的天皇出现,但是执行国家公务的时候是以“明治天皇”形象出现。清日战争爆发的时候,明治天皇是反对这场战争的,但是一旦国家决定了这场战争的以后,明治天皇他是以一个国民的身份,以一个统帅的身份,又积极参与了这场战争,到了广岛大本营全面督导了这场战争。这让人们看起来挺矛盾,一面反对,又全面督导,怎么回事?就是在天皇内心世界来说他划得很清楚,公和私,不能说我因私能主导公的事情。像我们中国的皇帝那不行:我是天子,我说的事情大家都要那么做,他没有什么公私,公也是私,私也是私。

  在日本的历史学家的笔下,有很多研究明治天皇的著作,在不断地剖析明治天皇的个人性格、品质,我觉得明治天皇最突出的是能够做到顾全大局,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当然了在日本人树立宪法的时候给予明治天皇很高的地位,但实际上在运作中还是给天皇一个很大的限制,我看了许多研究,有些苗头也显示出,在清日战争的时候,天皇也有想做真正皇帝的倾向,但是像伊藤博文他们这些人很精明,看到了这些情形,所以跟天皇坐下来签了协议:天皇你就是一个旗杆子在那儿,国家的象征,具体事情我们来做,甚至还要求如果天皇你要想参加御前会议的话,你要提前和我们打招呼,我们安排你来参加。如果突然间你就来参加的话那是不行的,实际上就是内阁已经限制了天皇的权力,这也是明治维新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吧。

  凤凰历史:虽然说天皇的地位当时还是被规定是至高无上,但是他还是处在一个限制的环境里面?

  宗泽亚:对,有人说他是傀儡,但是我认为日本人并没有把他当作傀儡,只不过具体的事情要下面人来具体做,天皇你就做好天皇份内的工作就可以了。

  凤凰历史: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对于中国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宗泽亚:这个就是要追溯到福泽谕吉他的战略思想一些变化。最早明治维新开始的时候福泽谕吉主张要联清联朝来对抗整个西方国家,但是,大清国很傲慢,他认为我是亚洲的领头羊,一直对日本非常小看,蕞尔小国嘛,后来福泽谕吉提出来了,日本不要和坏朋友打交道,因为西洋国家认定大清朝是个野蛮国家,他说我们要和大清国交朋友,人家西洋国家认为我们也是野蛮国家,所以说那个时候福泽谕吉逐渐开始提出脱亚入欧的思想。

  没有战争催化明治维新的成功会推迟

  凤凰历史:您在这个书里边也写到了,明治维新在一定程度上其实也是牺牲了人民的利益,甚至于导致他们后来发动了一些侵略战争,您认为维新中出现的什么样的问题导致了日本后来走上了这种道路?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