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股市诞生以来,股灾就一直存在。尽管谁也不愿意它发生,但股灾却一直防不胜防。中国股市迄今为止达到"崩盘"标准的下跌行情已经不止一次地出现。
中国股市自从成立以来,政策市的影子就一直挥之不去,股市的发展历程中,始终有一条明晰的“政策主导线”,“救市”与“控市”往往成为左右市场运行的主要因素。大灾之中,政府如何救市?下面大公网为大家盘点历史上的几次“救市大动作”,看看你知道几个?
先来看看中国股市中暴跌幅度最大,最惨烈的两次股灾:94股灾和08股灾,跌幅均超过70%。
【1994年:三大政策“救市”】
背景分析
1993年至1994年,当时我国宏观经济偏热、通胀压力较大并引发紧缩性宏观调控;同时在此期间股市实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容。宏观调控政策再加上巨大的扩容压力,导致股指自1993年2月创出1558点新高后一路下滑,至1994年7月上证综指一度下探至325.89点,仅仅18个月时间,股市跌幅高达79.09%。
政府救市
1994年7月30日,中国证监会宣布三项"救市"措施:年内暂停新股发行与上市;严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规模;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范围。
人民日报发表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商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措施,昭示93年上半年熊市后管理层的坚定信心,引起八月狂潮,俗称“三大政策”。
1、在股票供应方面,进一步放慢发行和上市节奏,年内除已发行尚未上市的股票外,暂停各科新股发行和上市,并严格控制配股规模;
2、在资金投入方面,发展国内投资共同基金,培育机构投资者;试办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逐步吸引外国基金投入A股市场;
3、有选择地对资信和管理好的证券机构进行融资。
市场反应
政府出台救市政策,股指从333跳空高开1个月后涨到1000点之上,出台后第一个交易日股指急速飙升33.2%,上证指数短短33个交易日从最低的325点上涨至1052点,涨幅为204.13%,成为我国证券史上股指上涨速度最快的一次;随后是长达一年多的下跌之旅,最终于1996年1月19日见底512点。
【2007-2008年中国股市】
背景分析
屡创新高的PPI、CPI数据已经让市场越来越感受到经济增长减速和持续通胀的压力,由此引发的业绩增速下滑预期也在不断增强。股市从07年10月16日的最高点6124点,到08月10月28日的最低点1664点,中国股市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速降过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下跌幅度超过72%,市值缩水最多时达到22万亿。
政府救市
1、印花税单边征收等三大利好
2008年9月18日,财政部、中央汇金公司、国资委罕见地联手,同时祭出三大利好:印花税单边(卖方)征收1‰,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购,汇金购入工、中、建三行股票。
2、降息
2008年10月9日,下调存贷款利率和准备金率。暂免征收利息税。10月30日,央行再次降息。11月26日,央行自9月份以来连续第4次降低利率、第3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3、扩大内需,确定4万亿投资计划
2008年11月10日,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十措施,确定4万亿元投资计划。
市场反应
2008年4月24日股市一个特别的日子,两市大盘在印花税降低的利好刺激下大幅飙涨,涨停个股接近了200家,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双双出现9%以上的巨大涨幅,创下近7年来最大单日涨幅。
再来看看其他6次“出名”股灾中,政府是如何救股市于水火的。
第一次——设证券市场调节基金+邓小平南巡讲话
救市政策出台背景:
从1990年12月8日起,半年以来始终上涨的深圳股市开始掉头向下,自此开始9个月的长跌。9个月中,深市总市值抹去了七八个亿,只剩下35亿元,市场一片恐慌。1991年4月22日,正在试营业期间的深交所出现了中国证券市场上空前绝后的零成交纪录。1991年7月3日刚刚举行了正式开业仪式的深圳证交所,就面临着市场急速下跌的严峻局面。
救市政策:
邓小平南巡讲话:“坚决地试”
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指出:证券、股市,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股指走出强势行情,并且在5月21日,全面放开股价,实行自由竞价交易。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