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大救市 你知道几个?
发布日期:2015-07-04 22:35:07 来源:大公网 作者: 编辑:胡擎银

  救市效果:

  当实质利好“决定停止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出台后,市场出现井喷式的“624”行情,沪深指数当天几乎涨停,个股涨停大家经历很多,但股指涨停在A股历史上并不多,该天是令股民记忆深刻的一天,也是幸福的一天。只有经历过这样的股民才能够算是真正股民,也只有这样的经历,你才能够知道什么是疯狂。

  第五次——国九条

  救市政策出台背景:

  2001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实施,股市开始暴跌。一直跌到了2002年1月29日,股指跌回1339点。随后市场虽然也有管理层表现稳定市场的信心,大幅降息,恢复新股配售等消息,但对股市影响不大。

  救市政策:

  国九条出台——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步发展的若干意见》,被称为“国九条”。“国九条”开宗明义地提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对实现本世纪头二十年国民经济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具有战略意义。”

  文件从9个方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资本市场发展的意义、指导原则和任务、需要完善的政策、资本市场的体系建设、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市场监管水平、防范和化解风险以及资本市场的开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指导资本市场未来三到五年市场建设和政策取向,促进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救市效果:

  国九条出台当天,沪深股市放量大涨,随后三个交易日内继续攀升。由于政策效应对市场的影响逐步淡化,在政策出台后的48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仅上涨了11.56%,最高涨到1783点。以后则由于宏观调控、清查国债回购等原因致使股指下跌。

  第六次——股权分置改革

  救市政策出台背景:

  虽然“决定停止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政策引发股指井喷,但暂停国有股减持,依然还没有解决问题,随后股指仍是下跌,2001年到2005年,“国有股减持”的阴影使得市场始终处于熊市之中。

  救市政策:

  股权分置改革

  4月13日,证监会负责人明确表示解决股权分置试点条件已经具备。 5月9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启动。

  5月31日,证监会国资委发布《关于做好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意见》。6月6日,上证综指探出著名的998点。随后,最大一波牛市正式展开。

  其他政策

  2005年1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要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1月24日,国务院批准印花税减半至1‰。

  2月16日,保险资金获准独立入市操作。

  救市效果:

  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股市走出了一轮史无前历的大牛市,沪指从2005年的历史低点998点走到了2007年的历史最高点6124点。

  【总结】“救市神器”:出现频率最高的三大政策

  降息:

  出现频率:4次

  1996年两次降息;

  1999年降息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

  2002年2月25日,降息;

  2008年,五个月内多次降息。

  印花税

  出现频率:3次

  1999年6月1日,国务院决定降低B股交易印花税;

  2005年1月24日,国务院批准印花税减半至1‰;

  2008年9月18日,印花税单边(卖方)征收1‰。

  人民日报文章

  出现频率:2次

  1994年,人民日报发表“三大救市政策”:停发新股;试办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有选择地对资信和管理好的证券机构进行融资。

  1999年,人民日报就证券市场发表题为“坚定信心,规范发展”的特约评论员文章。

  最后,再来看看史上“著名的”98香港金融危机和台湾1990年股灾,看看当危机来临时,他们是怎么做的。

  【香港:1997-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

  背景分析

  受益于国内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香港在90年代转口贸易和金融业不断增强,成为逐渐崛起的金融中心。1994-1996年香港GDP年均增长率达到4.5%,同时国内大型国有企业如上海石化、青岛啤酒等公司纷纷在香港上市,美国摩根士丹利等投资银行和国际基金不断加大港股在投资组合中比例,香港恒生指数在1994年2月4日达到12157点,之后经历了一段时期的下调,随着香港回归的临近,政治经济等不明确因素逐渐消除,市场再度活跃,1997年8月7日创造16673点的历史新高,较90年的2918点,涨幅达到659%。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