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和解是对二战结束的最好纪念
发布日期:2015-07-08 17:32:30 来源:《领导者》 作者:马立诚 编辑:陈峥

  关于历史认识问题,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以来,日本政府领导人对于战争灾难和历史责任问题是有认识、有交代的。标志是前首相村山富市1995年的“村山谈话”和中日两国签署的四个政治文件。同时,历届日本政府领导人还就战争问题向中国道歉25次。当然,我们应注意到安倍政府对历史认识的摇摆。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015年3月29日发表文章《日本需要正视战争历史》指出,安倍在讲话中质疑“侵略”的含义,招致了批评。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安倍也曾多次表达对历史问题的反省。2015年是二战结束70周年,日本政府领导人将在8月15日就历史问题发表演讲,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这里要说的是,我们在批评日本的同时,也要向法国学习,对历史问题要宽容大度,像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那样高瞻远瞩,超越当前,着眼未来。

  关于地缘政治,主要是指东亚地区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的关系,即中日两国争夺东亚主导权。在人类历史某些阶段,崛起的新兴力量冲击原有国际秩序改变权力格局,常伴随战争,这就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修昔底德陷阱”。但在全球化、民主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各国互相嵌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在新的形势下,通过大规模战争调整国际关系,已经不可取。如今日本对中国崛起仍然不太服气,但是只能逐渐适应这个过程。中国虽然在经济总量方面超过了日本,但是在制造业质量、技术研发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还落后于日本,需要向日本学习。

  近年来,随着安倍政府谋求解禁集体自卫权,扩大日本军力,中国媒体出现了“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声音。这种论调不符合日本社会实际。什么是军国主义?军国主义是把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服务于战争。在这样的社会中,军事机构是全社会核心,占据最重要地位,战争不仅是军人的事,而且是全体人民的致力目标。众所周知,日本社会并不是这个状态。

  总部位于瑞士的盖洛普国际调查联盟2015年3月18日发表“是否愿意为国而战”的调查结果,在调查的64个国家中,日本以11%排在最后一位,而中国愿意为国而战的国民数字是71%。这就是说,在日本只有11% 的人愿意为国家而战。这哪里是军国主义的形态?正因如此,中国《环球时报》2015年3月19日报道说,日本各界对政府的某些政策抱有警惕,反战声音不绝于耳。该报道还说,3月中旬,日本《读卖新闻》、《东京新闻》、《北海道新闻》等媒体都发表文章,要求日本在纪念二战结束70周年的今天,积极参与和平构筑。2008年5月7日,中日之间第四个重要政治文件《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说:“日本在战后60多年来,坚持走作为和平国家的道路,通过和平手段为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这是对日本的实事求是的评价。我在2002年的《对日关系新思维》一文中说:“要让一个战败国永远不能恢复到正常国家状态是不可能的。面对日本未来成为一个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趋势,我们应该有一个心理准备。要把日本恢复正常国家军事状态的军事诉求,同重新恢复军国主义发展道路区别对待。”今天我仍然坚持这个看法。

  缺乏事实依据渲染日本复活军国主义,容易导致“误会连着误会”,使社会舆论和国家政策沿着错误的方向滑动,不排除最终引发战争的可能性。这是我们要十分警惕的。

  还是邓小平头脑清楚。1989年12月1日,邓小平对来华访问的樱内义雄说:“我们两国毕竟是近邻,我对中日友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即使在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时,也有很多日本人在反对侵略。讲历史要全面,既要讲日本侵华的历史,也要讲日本人民、日本众多友好人士为中日友好奋斗的历史,这些人多得很呐。日本人民同中国人民一样,是希望中日两国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对一小撮不甘心中日友好的人,唯一的办法就是用不断加强友好、发展合作来回答他们。”(《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49页)

  媒体对两国关系恶化负有重要责任

  这两年,中日两国媒体在报道和评论对方时,对符合自己愿望的蛛丝马迹极力渲染,对不符合自己愿望的事实视而不见,对两国矛盾火上浇油,对两国关系恶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