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和解是对二战结束的最好纪念
发布日期:2015-07-08 17:32:30 来源:《领导者》 作者:马立诚 编辑:陈峥

   保钓先锋殷敏鸿的来信

  前不久,我接到殷敏鸿先生一封来信。殷敏鸿是谁?

  最近40年,中国大陆保钓人士登上钓鱼岛只有一次。那就是2004年3月24日七人登上钓鱼岛宣示主权,湖南人殷敏鸿是其中之一。

  24日当天,七人乘坐渔船于早晨6点半登上钓鱼岛,在岛上停留10小时,之后被日本海上保安厅警察控制,用直升机运到冲绳首府那霸市拘押。经中国政府交涉,两天后七人获释,飞回上海。由于这一事件给外交造成被动,此后中国大陆民间出海保钓被禁止。

  在钓鱼岛10小时,他们考察了该岛的地形地貌、土壤、气候、动植物生态以及建筑遗迹,拍摄了一些照片(见殷敏鸿在共识网的相关文章)。

  2014年10月24日,殷敏鸿给我来信说:“我在20多岁年轻热血的时候开始参与保钓多年。后来,随着阅历的增长和思考的深入,逐渐改变了以往一些民族主义思想,并写下了一些心得,这其中也有您的文章的影响,在此向您表示感谢……有一段时间,我曾经觉得自己越来越没有底气,越来越不是味道。我作为一个参与保钓多年,并且曾经冲在最前面的志愿者,思想的转变有一定代表性,也有一定说服力,我希望我自己的观点和转变让更多的人知道,为促进中国的民族主义走向文明理性和改善中日关系尽一份绵薄之力,这也算是对自己的过去有一个负责任的态度。”

  殷敏鸿提到的我的文章,是2002年发表的《对日关系新思维》。他所说的思想转变后的“心得”,是指在共识网上发表的《钓鱼岛居住开发环境的历史地理考证与实地调查》、《警惕中日关于钓鱼岛的愚民宣传》、《快速解决钓鱼岛问题取决于中国》等文章。

  殷敏鸿这些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中日两国有关钓鱼岛归属的争论十分激烈,两国学术界都没有百分之百的理据证明自己完全拥有钓鱼岛主权。当初周恩来和邓小平对于这个问题的争议,采取了搁置、回避的态度,这是世界各国对这个问题保持中立的原因之一。但是,两国媒体对于这一问题的报道,都只列举有利于自己一方的证据,有意无意忽略有利于对方的证据,甚至火上浇油,导致两国民族主义情绪加剧,出现过激行为,这不利于钓鱼岛问题妥善解决,并威胁东亚以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我们应该在了解己方依据的同时,也了解对方的依据,以便立足现实,制定正确妥善的对策,尽可能多争取有利于中国的权益。殷敏鸿在文中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何光沪的一个发言。何光沪说,他曾听过外交学院一位副院长讲钓鱼岛问题,这位副院长谈到了日本方面主张钓鱼岛主权的依据。何光沪认为,应该让中国民众了解事情的另一面,不然的话,人们会对自己的政府产生误解,在某些时间节点上可能会指责政府“软弱卖国”。

  殷敏鸿说,钓鱼岛争端加剧,使日本右翼成为赢家。争端越激烈,日本右翼势力越壮大,对中国的威胁也就越大,甚至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地步。其实,战争手段无法彻底解决钓鱼岛争端。从中国国民利益出发,有必要采取有效方法解决这一争端,熄灭导火索。通过联合国国际法院裁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选途径。中国一直重视联合国,国际法院是联合国六大机构之一。这里的法官来自世界各国,中国曾有过多名法官参与国际法院工作。国际法院声誉良好,判决结果对当事国有约束力。该法院成立70年来,解决了大批领土与海洋争端,如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白礁岛之争、英法海峡群岛之争、利比亚与乍得的奥祖地带之争、柬埔寨与泰国的边界领土之争等。通过国际法院解决钓鱼岛争端,有利于在国际上树立中国维护和平、尊重国际法的正面形象,有利于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当然,根据国际法院规约,这个问题由国际法院解决,需要得到中日两国同意。假如日本就此问题到国际法院提出起诉,说明日本承认钓鱼岛问题存在争议。假如日本是被动应诉,也说明日本承认存在争议。

  殷敏鸿的反思难能可贵。他提出的意见,以及基于国家长远利益考量的理性目光,值得国人思考。

  很多人支持殷敏鸿的意见。2014年12月5日,中国《参考消息》报报道,西澳大利亚大学珀斯美国-亚洲中心同一年11月下旬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多数中国公民认为联合国是解决中日海上争端的场所。这所大学的研究人员于2013年3月在北京和上海等五个中国城市进行了1400次当面采访调查,然后写出这个报告。报告说,60%以上的中国人认为,两个国家应该在联合国解决争端。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