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和解是对二战结束的最好纪念
发布日期:2015-07-08 17:32:30 来源:《领导者》 作者:马立诚 编辑:陈峥

  1989年6月,中国发生政治风波。7月,七国首脑巴黎峰会发表声明对中国实行经济制裁。日本政府要求在声明中加入“不应该孤立中国”的字句。8月,日本顶住国际压力,重启向中国提供ODA贷款。9月,伊东正义率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代表团访华。12月1日,邓小平会见日本贸易代表团团长樱内义雄时说,日本是中国真正的朋友。

  当时西方国家中只有日本支持中国尽早回归国际社会,与中国最早恢复经济往来,邀请中国领导人访日。

  1990年代至今,日本动漫、电子游戏在中国流行,日本料理在中国城市星罗棋布,日本某服装品牌受到中国民众热捧,日本机电产品和生活用品成为中国家庭的优选,日本医疗器械和药品几乎是每一家中国医院的必备品。目前中国每年大约翻译出版1000种日文图书。日本社会讲究质量和精细的生活方式,已经在中国形成了一种亚文化。

  中国文化在日本又何尝不是如此?全世界只有一个国家用自己的文字注解中国古籍十三经和先秦诸子,这就是日本。孔子在日本家喻户晓。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人在日本有5万,到2014年剧增到80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赴日留学生总计30万人。目前中国人在日本创办的中文电视台、中文报刊等媒体多达120种。东京、横滨、神户、长崎的中国城和唐人街,融入当地发展,对两国和解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朝鲜投票反对中国举办奥运会、奥运火炬传递在一些国家遇到障碍的情况下,日本国会225名议员在2007年3月26日,即奥运会倒计时500天之际,成立了“支持北京奥运会国会议员之会”。

  2012年以来,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争端陷入低谷,政府间往来大幅缩减,民间交流却火爆上升。中国中产阶级充当了融冰先锋。2014年春节期间,日本使馆颁发的中国人赴日旅游签证同比增加10倍,到东京购物的中国顾客增加325%,东京伊势丹、三越、高岛屋三个商场销售额同比增长400%。2015年春节,中国赴日旅游者数量是2014年的2.5倍。东京一些大商厦销售额比2014年又增长了300%。中国游客在日本大量购买马桶盖、电饭锅等生活用品,成为国际热议的新闻。2015年4月,去日本赏樱花的中国游客挤满日本各大城市景区。中国人流传一句话:凡是到过日本的人,对日本看法就变了。繁荣、清洁、礼貌、文明、秩序、精细,这就是当代日本给中国人留下的印象。一些中国旅游者接受日媒采访时说,虽然两国吵架,但喜欢日本产品和日本文化。曾经的“抵制日货”不翼而飞了。这是中国民众要求中日和解的商业宣言,这也是以民促官、推动两国关系改善的动力。

  2012年6月,中日两国实行货币直接兑换。日本是发达国家中第一个与中国实行货币直接兑换的国家,表明日本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支持。

  2014年12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公祭仪式上讲话说:“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做出贡献。”这正是对记住两个历史的诠释。

  战争灾难的历史固然不能忘记,但它已经定格在那里,是过去时。如果只是记住战争历史,那就只能延续仇恨,路子越走越窄,甚至引爆战争。和解合作的历史,则代表了未来,代表了时代潮流,这就是东亚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二战结束以来,中日两国关系虽然发生过各种不快,但是和解与合作还是大局。

  驳“中日矛盾不可调和论”

  2014年11月27日,中国《环球时报》第14版发表李敦球的一篇文章,提出中日矛盾不可调和论。他说:“中日矛盾涉及领土领海、历史认知和东亚地缘政治格局等问题,属于战略层次,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等于说,日本已经成为中国的主要敌人。

  这种错误而危险的认知,正在一部分中国人当中弥漫。这完全违背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的对日外交思想,也不符合中日两国关系的实际。

  毛泽东的对日外交思想,上面已经有所介绍,这里再补充一条。1955年10月,毛泽东会见日本国会议员访华团时说,中日关系很长,吵过架,打过仗,这一套可以忘记。中日应该互相帮助,互通有无,和平友好,文化交流,建立正常关系。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