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曝光后,如何提振消费信心
发布日期:2023-03-18 07:19:29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默达 编辑:藤井树

  今年“3·15”晚会曝光了十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案件,引发全社会广泛关注。

  从曝光内容来看,聚焦日常生活,体现民生关怀的基调没有变。“调出来的假香米”关注食品安全,“戴在头上的刀片”明确国家标准,“不能点击的短信”深挖网络诈骗。每一次曝光,揭露的都是一连串的疏漏;每一次监督,都力求对既有问题进行挖底刨根。

  晚会播出后,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迅速行动起来,走访、排查、整改,取得初步成效。上海、安徽两地市场监管局已对辖区内涉假香米企业进行查处。河北沧州翻新绝缘子涉及电力工程招标,市委书记表示严查“保护伞”,刀刃内向的精神值得肯定。涉事企业和个人多通过社交平台回应质疑,表示会吸取教训、严肃整改。晚会落幕,但后续工作刚刚起步。

  一片“整改”声中,青瓦房古村落景区工作人员的回应显得格格不入——晚会已揭露“三点式”安全带存在的隐患,工作人员仍声称“目前没有整改的考虑”。此番回应自然引发网友不满。次日,当地文广体旅局对该项目下达停业整顿通知,争论方才告一段落。

  被曝光仍不反省,“头铁”行为当狠纠。分析工作人员的发言,“未发生过事故”就可放任隐患不管,安全意识淡薄暴露无遗。难道非要等到事故断送一个家庭的幸福,毁掉景区声誉,方才知道反省?安全红线不可有丝毫逾越,任何狡辩都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任。

  思想麻痹、钻营逐利,侥幸心理仍存于不少商家心中。又如晚会曝光的“劣质头盔”“低质量水泥管”都有国标参照,但涉事企业甚至把产品分为“国标”“非标”售卖。知法犯法并借此牟利,对消费环境亦是一种损害。

  今年“3·15”晚会的主题是“用诚信之光照亮消费信心”,从此类曝光中,不难理解消费信心困于何处。舆论监督的力量一次次证明,妄图欺瞒消费者、洗脱责任,只能自食恶果。晚会一年只有一次,要让“3·15”变成“365天常态”,需要严格落实监督整改,更需要企业引以为戒、自查自纠,把诚信良知深深刻在心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