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祁连山之痛”
发布日期:2017-08-01 16:25:32 来源: 作者: 编辑:何麒声

“马上望祁连,奇峰高插天。西走接嘉峪,凝素无青烟。”这是赞美祁连山若干古诗中的其中一首。沉浸诗中,你完全可以领略出祁连山的雄美壮丽和独特的西域风情。祁连山,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从远古延伸至今的祁连山,承载着半部中华文明的辉煌历史。可以说,没有祁连山,就没有河西走廊;没有祁连山,就没有那条连接世界辉煌文明的古丝绸之路。

然而今天,在这绵延的山脉的一侧,却存在太多令中共高层震怒的问题。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的通报,其中三位省级干部被点名批评,多名责任人被问责处分。常委会讨论,高层连续批示、狠话频现,新闻联播频繁曝光……在中国环境法制史上,对一个地方的生态保护问题进行如此高规格、大阵仗的监督,可以说前所未见。

如今的“祁连山”早已是千疮百孔。掠夺式的开发却几乎把山掏空,矿产资源违规过度开采,水电设施违法乱建,偷排偷放现象严重,冰川大幅消融,河道污水横流、草场退化……在中央的三令五申下仍然整改不力,屡踩红线,从县市级到省一级,所有相关部门都成了破坏生态的帮凶。“祁连山之痛”不仅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对政治环境的破坏,对国家法律的亵渎,对中华文明的葬送。

十八大以来,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战略布局。中央一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大计,生态红线是决不能逾越的“雷池”。这次振聋发聩的通报可谓重锤强音,敲山震虎。

在生态环保方面,美国有很多可供中国借鉴的经验。美国以立法形式进行生态环保,循环经济模式以“3R”为操作原则。美国的生态环境保护是一场自下而上的全民运动,民间组织和公众是主力军。国家环境保护局每年投资近百亿美元,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有关信贷投资。美国从小学开始就设置环保课。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两百年前,黑格尔曾发出这样的预言——“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这样的思考在中国的当下显得尤为迫切。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