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明:替莫言“言”——莫言的作品及略感
发布日期:2013-03-13 21:31:50 来源:共识网 作者:刘亚明 编辑:

  《蛙》只不过是在向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较好的生存和自然的生育权发生矛盾,我们该怎么办?

  当然,做出最终的回答并不是作家的职责也并非作家所能够做到的,它的意义在于能够通过图画式的铺成和史诗般的叙述来展现给我们,引起我们的思考。人的生育权受到剥夺是一件痛苦万分的事,但作为一个国家、作为一个民族,群体的繁荣和生活也是必须的。当决策者治国理政,发出一项项决策,影响到整个民族和国家,在巨型群体中,个人就成为沧海之一粟、大海之一滴,个人的悲剧似乎在所难免。

  莫言向我们描述了这么一副图景:在中国某片土地上,有那么一群贫穷困苦的人,这些人的生育权被剥夺,他们无法再像聒耳而富有生殖力的“蛙”那样自然生育,人们为此而上演了一幕幕揪心的话剧。

  二、《丰乳肥臀》

  按照莫言自己的说法,这是写给自己母亲的一部作品。当我看完这部作品时,我不禁伏案长叹:“这样的作品怎么没有获得那届茅盾文学奖呢?”。作品当中写了一位母亲带着七女一男的生活过程。为了给上官家添香火,生了六个女儿的“母亲”面对着相当大的压力,同时一次又一次生女儿的经历让婆婆丈夫等人失望甚至是绝望,以至于到了最后当生第七胎的时候在婆婆眼里都不如一头骡子生产而更值得重视。作品以母亲的生产开头,母亲在炕上挣扎,婆婆在院子里不紧不慢地给骡子接产。与其说按照婆婆的说法,母亲已经是第六次生产,轻车熟路,而骡子是初产,所以更应该照顾,更不如说婆婆对母亲的生产已经是漠然了。戏剧性的是,母亲难产,骡子也难产,母亲的嘶叫并不能引起婆婆的关注,反倒是骡子的难产使得婆婆到处乱跑,请求村里的接生牲畜的兽医帮忙。总之,得益于兽医的一臂之力,骡子母子平安,此刻,婆婆才注意到了屋里生产的母亲。同样是兽医的帮助下,母亲诞下一子一女。当看到孩子出生,婆婆看看孩子裆间,婆婆几近绝望。但奇迹出现了,又诞下一名男孩儿。之前给六个女儿起的名字“来弟”“想弟”“盼弟”“招弟”等终于起了作用,上官家的血脉可以延续了。

  母亲和骡子的整个生产过程是鬼子进村钱的一段时间,村里的人亡命纷纷,但也有留下来的。在坑日战争、解放战争、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的大背景下,人们经历了鬼子进村、游击战、村里派别之争、大饥饿等事件,母亲遭受到玷污、姐姐们在一次次灾难中被卖掉、被逼疯、被诱奸,最后七个姐姐相继死去。在一次次的天灾人难中,母亲带着孩子一起生活,直到进入新时代以来,面对天生懦弱的“我”——“上官金童”,母亲一直是以极强的韧性与境遇和命运做着斗争,也一直是“我”赖以生活的信念之源,也是“我”永远的家的所在。在面对拆迁队时,“母亲”所作的抗争,一如其在战争天灾年代的风格体现了前者,当“我”因奸尸罪被劳改回到母亲身边,一直到最后枯坐在母亲的坟变,不愿离开……

  “母亲”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横跨几个灾难时期而一直健在的母亲是一种女性生存能力的体现。在面临绝境之时,“母亲”也曾想到过死,想和孩子们一同喝农药,但“母亲”却选择了生。在天无绝人之路的信念下,“母亲”艰难地生存下来,当然,其代价是孩子的一个个陨落。在这里,我们能够看到生存的不易,能看到生命的韧性,同时也能看到生命的脆弱!

  由于父亲的无能,母亲的孩子,包括“我”都是母亲瞒着婆婆及其家人“借种”而生的。“我”作为一个叙事者表现平平,空有一身讲故事的好本领;母亲作为一座丰碑,给我表现了一种生命罕见的耐力;而“我”的七个姐姐则成为了灾难的牺牲品。

  看完了《丰乳肥臀》我看了一副灾难深重的图景,听了一串灾难深重的故事,感受了那片土地上蜂至沓来的灾难以及生命在这种灾难中的脆弱性。生命在这部小说中被灾难拉抻到极致,借此,莫言考察了生命的韧度和可能的限度。

  莫言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与其说是作家对家乡史诗般历史的回顾,倒不如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浓缩和简化。中华民族的的发展过程中,有多少诸如莫言笔下的灾难和刘震云《重温1942》当中的灾难?我们需要反思历史,需要认真对待生命,在历史中,我们付出了太多的代价。这些灾难能够成为我们高昂的学费,我们能从中学到一些知识,我们就知足了。

  三、《红高粱家族》

  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张艺谋的《红高粱》而对莫言的《红高粱家族》鲜有耳闻。作为中国内地最有国际影响力的导演,张艺谋自觉不自觉地担负起了电影的一项职责——电影驮着文学走。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文学作为一种高雅艺术在公众视线中被边缘化的可悲地位,文学如何在商业和艺术价值的夹缝中求得生存这是一个严峻的课题,一方是受众,一方是文学,如何在快餐文化中赢得竞争抑或是留的一席之地,这是每个文学创作者的首要问题,或者丢掉读者,或者丢掉文学本身都不是大家所愿意看到的。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它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使得自己之所以叫做“文学”,如何让这种形式让大家喜闻乐见而不至于曲高和寡?

  文学尽情施展着语言的魅力,莫言作品中语言的狂欢的杂烩赢得了诺奖委员会的欣赏,了却了国人的夙愿。莫言的获奖,让大家开始关注作为作家的莫言,各个大型超市都可以看到莫言作品的专柜,大家开始狂补“莫言课”,无论如何这是文学的幸事。莫言作品的热销至少让人们知道张艺谋的《红高粱》改编自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红高粱家族》当中围绕东北乡的红高粱讲述了几组故事,张艺谋的《红高粱》以作品中的第一个小故事为蓝图并进行了幅度不小的改动。要想看到最原汁原味的“红高粱”,请回到莫言。

  几个故事均以“我”作为叙事主人公,一“我的父亲”作为故事的见证人而展开。一条线以“父亲”跟着“爷爷”到墨水河畔打伏击展开,另一条以回忆的方式展开“爷爷”与“奶奶”的故事。“爷爷”的性格火辣粗犷,但不幸受到冷麻子算计而损失惨重,不仅数十名弟兄牺牲掉,就连赶来送佧饼的“奶奶”也被搭了进去。“爷爷”与“奶奶”的故事大抵与电影中的相近,经过红高粱地里的疯狂之后,“爷爷”成了“奶奶”酒作坊的工人,进而成为了主人。在整个回忆的过程中,鬼子进村烧杀抢劫、派别斗争等莫言笔下的场景必不可少,唯一值得一谈的是几次创面壮观的人狗大战。战争之后,死人无数,尸体引诱着村子里的大群狗的食欲,这些狗有组织有记录有领导有不俗的智力。为了保卫尸体不受到狗的侵扰,“爷爷”和“父亲”组织剩余的人们与狗拉开战幕。先是狗的三个首领产生内讧,只剩下一位首领,通过枪支和手榴弹,消灭了大部分的狗,在最后与狗领导的搏斗中,人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