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当我说到“漂泊感”的时候,我到底指的是什么?我指的是在改革的脉络里,出现的身体和精神的“躁动不安、迷惘和寻找理想”的中间状态。当我说到“漂泊者”的时候,我到底指向谁?我指的是在改革的脉络里,所出现的青年主体。为什么我要写到“漂泊感”和“漂泊者”?因为他们应该被看见。看见他们,也就是看见我们自身。在我们通常的理解里,漂泊意味着边缘化的生活,意味着一种动荡不安,也往往被看做是一种困境,一种需要被克服的状态。随着改革的深入,它还在加深。资本全球化的进程加速了时空体验。人口流动的加快,人们从小城市到大城市去,从大城市回到小城市,小城市已经变了样子;交通工具的普及和多样化;网络对生活方式的塑造等等。当我把“漂泊感”描述出来,通过它,来联系不同的个体,并把在改革的脉络里,所产生的青年主体,定义为“漂泊者”时,我所看到的,是在这个脉络里,产生的无数不同的个体,和汪洋、汹涌、无穷的漂泊的经验。一个蕴育无穷的漂泊的中国。
“漂泊者”、“成功者”和“失败者”
这些无数的、多元的“漂泊者”,和这其中无数的、多元的漂泊的经验,没有被看到。他们没有“漂泊者”这个名字。在主流的意识里,“漂泊”意味着一种边缘、不安的状态、在这个被划小的范围里,“漂泊者”被约等于打工者、北漂、上漂、异地考研一族等。漂泊者因此不见了,漂泊的经验因此被缩小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面。
可以说,是改革的脉络生产了“漂泊者”,而在将他们生产出来之后,同样是改革的脉络里出现的资本机制,遮蔽了漂泊者,以致人们对他者、和自身的漂泊经验视而不见。具体来看,这些漂泊者被生产出来之后,被资本机制吸纳,变成一种原料,生产出“能够在市场上调动资本”的人,他们被看做是“成功者”。而那些没有成功的原料,则被认为是“失败者”。
90年代以来,成功的定义可谓是相当狭窄。什么是成功?就是“在市场上能够调动资本的人”。否则,任你有多大的志愿,走过多少路,做过多少事,没有转换成实际收入,都算是落了空。用俗话来说,就叫“不干正事”。这种心态得以形成,来源于市场改革所形成的资本机制。资本机制强势的崛起,生产出一套现代化的繁荣景观,不想落伍,不想被碾碎,就得想方设法在资本机制里站住脚。在这种状况下,整个社会都弥漫起一股“向钱看”的气势。对于在这个脉络里生活的青年来说,理想是一件空虚又奢侈的事情,从小一路考上去,为了读好学校,为了出来找好工作,到头来没能赚到钱,没房没车,这一路的辛苦就算泡汤了,就算是失败了。这是资本机制作用在人身上的结果。在这种状况下,那个多元的、丰富的“漂泊者”的形象不见了,资本机制把“漂泊者”吸纳了进去,碾成粉末,生产出一种“能够在市场上调动资本的主体”,他们被看做是“成功者”。而资本机制的结构,规定了,不可能所有人都能获益,都能在这繁荣的盛世分一杯羹。而这些加工成熟的“漂泊者”,就此被看做是“失败者”。从这一点来看,可以理解,为什么在现在的年轻人里面,弥漫着一股那么强的“失败”的情绪,一股那么强的挫败感。因为在这个机制里面,无论多么努力、拥有了什么,只要不愿、不能将这些东西转化成资本,那么就会被边缘化,甚至污名化,“看他那没出息的样子!”而这绝不仅是一种心理上的感觉,这是整个物质世界,整个社会所营造出来的实际状况。在这些“失败者”的背面,少数的“成功者”,却可以呼风唤雨。这可以理解,恶俗文化、炒作、算计、厚黑、各种不择手段的底气是从哪里来的,只要能赚到钱,赚大钱,那么就能把各种资源集于一身,就是这个时代的骄子。在这背后,一个更清楚的现实是,资本机制塑造出一个日益凝固的阶层分化。在这种状况下,大量的资源在封闭的圈子里流动,而大量的“漂泊者”,为了生活苦熬,看不到未来。
在改革的脉络里,“漂泊者”作为原料,被资本机制生产为“成功者”和“失败者”。可以说,这三个形象,三种青年主体,是同在于这个脉络里的。而从现象上来看,“失败者”被社会意识到了,但是发不出自己的声音,只能用一种“失败乃成功之母”的语言来表达。“成功者”被全社会都看见了,成为一种骄傲,他可以插科打诨,可以励志、可以尽情表演。然而“漂泊者”被遮蔽了,他甚至没有被主流意识到。举一个小例子。前些年有一个号称“打工皇帝”的,宣称他的“成功可以复制”。作为一个“成功者”,他的形象在主流媒体上覆盖了打工群体,并成为了某种标准。在这跨度三十多年的打工群体中,有多少故事,多少经验,岂是“赚钱”二字就可以全然收编的?难道他们都是经济动物?这些人背井离乡,有多少心情遗失在路上?这些“漂泊”经验,如果能够得以呈现,“宛如一片叶子展开所有植物丰富的经验世界一样”[1],可以呈现多少不同个体的具体状况?资本机制遮蔽了这个“漂泊”的视角,吸纳了这些“漂泊者”,从而把这些艰难的、也是丰富的经验转述成了同一个故事:一个为了赚钱,在异乡打拼的故事。在这其中,被提炼出来的“成功者”,成为了代表。更多的人,被掩埋在“失败”的尘埃里。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