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军事造诣到底有多高?
发布日期:2015-12-26 13:35:48 来源:《毛泽东传》 作者:罗斯·特里尔 编辑:胡擎银

  毛泽东对昆明又发起佯攻。这使他有了渡过长江的良机。长江的这一段称为金沙江,它把云南和四川分隔开。金沙江穿过的这一带山势坡度递降,其比率每英里为18英尺,故湍急的江水穿山越石,倾泻而下。蒋介石确信他已把红军困在荒凉的江崖,便命令烧掉靠近红军路线的所有渡船。

  但是,毛泽东的足智多谋弥补了人力和武器上的不足。在林彪率领部队佯攻昆明,另外一支部队在蒋介石的眼皮底下拼力架起竹桥时,毛泽东迅速派遣一营兵力向西到达另一个渡口。由于伪装示形于敌,使得共产党的军队可大胆着手抢渡金沙江。这比起毛泽东读而不厌的古典小说中的农民起义故事来毫不逊色。

  装扮成警察、国民党侦察兵和稽征队的先遣部队,乘坐一只木船闯过湍急的江水,摸进守军的院子里,发现他们正在打麻将,枪支都倚在墙上,便马上将他们全部缴械。蒋介石狡诈多谋却不够灵活,他没有想到这里的渡船也应该烧掉。在其后9天的时间里,6只大渡船把红军接过金沙江进入四川。

  红军进人了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在这蛮荒之地,人们在生活方式上也极端野蛮愚昧。对于他们,毛泽东得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他坚持让他的部队以礼对待当地的部落民,即使对强取豪夺的僳儡们(彝族的一个部落)也是如此,红军拿每一只鸡或每一两粮食都付给银元。这是因为毛泽东一直认为少数民族同胞在旧中国受尽欺虐,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应成为充分平等的一员。

  但是,毛泽东也从部落之间的纷争中渔利。他使用的手段使人想起他在井冈山时对待土匪的方法,同时也预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代外交政策中的均势策略。

  如果说这就是毛泽东主义的话,至少它是管用的,不管28个布尔什维克对此作何感想。

  红军长征渡过的最后一条主要河流或许在整个军事经历中最惊心动魄。蒋介石决心把共产党人堵在大渡河以西,这样他们就会消失在西藏东部的雪山里。据说,《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在此遭到失败,伟大的太平天国领袖石达开19世纪60年代亦丧生在这条河边。

  对这两个故事毛泽东非常清楚,他对这两次起义运动都很仰慕。

  蒋介石已飞抵重庆,再次坐镇指挥以根除共产党。他也知晓这两次著名起义,不过非常藐视它们。他的飞机向红军撒下传单说毛泽东正在走“石达开的路”(这位太平天国的领袖失败后被斩首)。

  大渡河水急浪高,一般难以航行,甚至渡船也难免有倾覆的危险,而唯一的一座桥被国民党守军牢牢地把守着。

  沪定桥像杂技演员走的钢丝一样悬空,它由13根铁链组成,比湍急的水面高出200英尺,两端分别固定在峭壁之上,巨大的铁链上由一块一块的木板铺成桥面。

  作为一种欢迎方式,国民党守军把位于红军一方的半数木板全部拆走,只留下几根光秃秃的令人生畏的铁链。毛泽东认为正是因为延误时机曾使过去的起义军在此覆灭。为了争取时间,红军战士在24小时内奇迹般地走完了最后的80英里路程到达沪定桥。

  一支先遣队的殊死任务,就是像猴子那样从一根铁链跳到另一根铁链。他们用绳子把手榴弹和毛瑟枪捆在背上,如果不被打死的话,他们就会通过有木板的另一半铁桥,接近并强攻国民党的桥头堡。当然,很多人中弹掉人激流之中,第一批的22人只有5人到达了可以朝敌群投掷手榴弹的地方。

  在那天下午的大渡河上,精神战胜了物质。其他人尾随这5个人集中火力强攻。国民党守军茫然不知所措,他们开始抽掉木板,然而又太慢,于是就浇上煤油烧木板。

  但是,毛泽东的战士像被一种强大的吸引力拉着似的勇往直前。越来越多的战士跟了上来——枪声变得稀落了——他们发出令人胆寒的叫喊穿过着火的木板。似乎是被红军疯狂的英雄主义吓破了胆,敌军不战便脱阵仓皇溃逃。大约有100名国民党兵就地参加了红军。

  自愿报名参加抢渡大渡河的所有先遣队员的年龄均在25岁以下。

  下一步的任务是与张国焘的第四方面军会合。自然条件和少数民族部落居民使这种会合更加困难。以后发生的斗争使毛泽东不得不承认:蒋介石并不是唯一的难题所在。

  海拔高度很高的大雪山气候变化异常,刚到下午天色就暗了下来。没有大米,食用青棵使人肠胃不适,暴风雪接连不断,土豆般大的冰雹从天而降。在海拔16000英尺的高山上,数百名衣山。衫单薄的战士,特别是气血不旺的南方人被严寒摧垮了身体,一些人永远地躺在了四川的雪谷中。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