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前后林彪如何抓住时机打好政治仗
发布日期:2013-11-11 11:31:03 来源: 作者: 编辑:

   1962年9月底袁中央军委常委会议在广州举行。图为与会成员合影。左起:罗瑞卿、陈毅、聂荣臻、刘伯承、徐向前、林彪、陶铸、贺龙、叶剑英、罗荣桓

  从1958年5月到1968年3月,军内“地震”频仍,被批评、批判、降职、撤职乃至批斗的军队高级领导人一批又一批,军内连年“异动”,“震级”之高、“震动”之烈,令人目瞪口呆。

  林彪以军队为“领地”,“突出政治”、个人崇拜、打击异己,三箭齐发,成为中国政坛炙手可热的人物

  从1958年到1968年,林彪在短短的十年间,担任了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此时的林彪,在党政军内均任要职,在中共中央领导层内排名第六(1958年5月),在军内上升为仅次于毛泽东的排名第一的军委副主席(1959年9月),军内的地位与作用极为突出。在实现“登顶”的进程中,林彪以军队为“领地”,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频频出手,大造声势,“突出政治”、个人崇拜、打击异己,三箭齐发,成为中国政坛炙手可热的人物,并终于在1966年8月取代刘少奇,成为中国第二号人物。

  在这个进程中,林彪用一系列连续的“大动作”,在军内、党内,甚至在国内炸响。

  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在林彪的“力促”下,将“反教条主义”作为主要议题。林彪批评训练总监部部长萧克、军事学院院长刘伯承、总参谋长粟裕:不要一说到外国的东西就津津有味,把本国的东西看作是土包子,“不能把黄金当作黄土甩掉了”。

  1959年庐山会议进程过半,当中央政治局其他常委还是从批评的角度“拯救”彭德怀时,在“病中”被请上山的林彪一到会就语出惊人,给批彭定性,怒斥彭德怀是“野心家”“阴谋家”“伪君子”。“第一个出来为即将召开的八中全会批彭定调子的,是林彪。”而夸赞彭德怀生活节俭,缺点是“有股傲气”的朱德,则被毛泽东批为“隔靴搔痒”。

  1959年9月30日,《人民日报》第二版整版发表林彪的《高举党的总路线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红旗阔步前进》一文。该文有所指地说:“1958年以来的国民经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高潮显示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无限光芒”,那些“抓住一些个别的、局部的、暂时的而且是迅速克服了的缺点反对群众运动,就是不要前进,不要革命”。这是林彪刚刚当上国防部长,便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身份发表的第一篇重头文章,亦有人称这是林彪“最具有关键性、政策性和斗争性的作品”。在毛泽东看来,彭德怀是反总路线并与他对抗的,而他所选定的林彪这名国防部长甫一上任,就旗帜鲜明拥护总路线、高举毛泽东军事思想大旗,与彭的质疑截然不同。

  在其后几年间,在“突出政治”的幌子下,林彪一系列新奇、新颖的术语和口号连番推出,“政治可以冲击一切”由军内而及于全国。这里有“走捷径”(林说马列著作是低级的,毛主席著作是高级的,学习毛著,这是捷径),“背警句”(学毛著,不要背那么多,要挑选最好的,背上那么几十句,就差不多了),“四个第一”(政治工作第一,人的因素第一,思想工作第一,活的思想第一),“三十字方针”(要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在“用”字上狠下功夫);提出了“顶峰论”(毛泽东思想“站在现代思想的顶峰”)和“三八作风”(将毛泽东“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三句话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字,概括成“三八作风”);倡导“四好连队”(政治思想好、三八作风好、军事训练好、生活管理好)、“五好战士”(政治思想好、军事技术好、三八作风好、完成任务好、锻炼身体好);在《解放军报》报头刊登毛主席语录,并编辑成册发行。

  在1960年9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林彪将矛头对准“不紧跟”自己的总政治部主任谭政,并以谭政工作“偏离方向”为由,高调痛批。

  1962年七千人大会时,党内高层对几年来的灾难痛定思痛,沉浸在探讨、反思、求索、自责与问责上。围绕分散与集中问题,是“大跃进”还是大跃退,人民公社是不是办早了,大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一向谦虚的周恩来很是自责;在一线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刘少奇则在错误与成绩是一个指头还是九个指头、天灾与人祸是七三开还是三七开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彭真则说:毛主席也不是什么错误都没有……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