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森:中国未来只能吃制度改革的红利
发布日期:2013-04-04 21:06:25 来源:东方早报·上海经济评论 作者:韦森 编辑:

  110万亿

  这是过去4年支撑中国经济维持高位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012年GDP总量的两倍,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增速下移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自然趋势,因为天量投资不可持续。

  100万亿

  这是中国政府手中握有的金融资产总额,有人认为有这个资产在,中国政府不用怕债务风险,但经济形势一变,这些资产价值势必严重缩水。

  高速增长背后有何风险?

  亲减税、远投资

  政府老是指靠投新项目和每年已完成的投资来增加GDP,这并不会直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反而会给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背上更多的负债。

  上海经济评论:转到短期问题,面对下行的经济增长速度,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选择让市场自动出清,还是继续刺激?

  韦森: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从“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讲起。2008年下半年开始,全球经济出现了衰退,中国出口急剧下滑,中国随即推出了“4万亿”的刺激政策,但现在看来是有点刺激过头了。

  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中央政府花钱投资刺激经济过头了,而是全社会大规模的投资过头了。实际上,“4万亿”仅仅是一个“冲锋号”,因为这并非中央财政拿出了“4万亿”刺激经济,地方政府财政也没出多少钱。看政府财政政策是否积极,有多积极,不是看它财政支出多少,而是看政府财政赤字多少。赤字越大,则越“积极”,反之,如果花得多,收的税也多,那不叫积极。

  上海经济评论:这几年中央政府赤字不大?

  韦森:对,这几年中国中央政府的财政赤字并不大,大致都在七八千亿元上下。说是“4万亿”,其实中央财政并没有拿出多少钱,但它一吹“冲锋号”,地方政府、铁道部等都开始大搞投资建设。然而,政府财政又拿不出足够的钱,就靠银行贷款和各种地方融资平台来募集资金,来推动这一波的高速增长。

  现在看来,如果当时不是用“4万亿”这个“冲锋号”,那中国经济情形可能比现在要好得多。世界经济衰退的冲击来了,如果没有这“4万亿”或“20万亿”超大规模投资,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会慢慢适应实体经济的复苏,经济也会快速复苏过来。也就是说,没有“4万亿”的冲锋号,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会下降一两个百分点,但是推出了“4万亿”的结果,是呼唤出了巨量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一个新的“大跃进”!

  一个直接和显见的结果是,通过银行贷款创造存款,导致广义货币急剧增加。截至今年1月,广义货币已经快100万亿元了,这实际上并不是央行主动在超发货币,而是这一大规模政府刺激计划和天量银行贷款以及社会融资的一个直接结果。

  广义货币一旦产生出来,就像一千零一夜故事里的那个魔鬼从瓶子里放出来一样,就收不回去了,除非银行倒闭,广义货币是一分一毛也不能被抹掉的。有广义货币100多万亿元在那里,尽管看来只是个电脑数字,但1元GDP有1.88元的M2,聚合起来,就像一个巨大“堰塞湖”悬在中国经济的上游一样。这将给未来中国经济带来诸多长期不利影响。

  整体看来,过去四五年里,中国政府的宏观刺激政策给未来中国经济所造成的影响,可能二三十年都消除不掉,甚至会导致中国经济沿着一条独特的“路径依赖”轨道向一种前所未有过的体制和经济运作方式演进,其前景和结果,我们今天甚至还不能完全预期和估计得到。在这种情况下,理所当然不需要政府再大规模的刺激了。

  问题是,2012年第三季度之前连续七个季度出现中国宏观经济增速下移,政府和发改委又开始重操故伎了,来了新一轮大规模的靠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刺激计划。尽管雷声没有前一次“4万亿”大,但基建投资的整个力度实际也上不小。

  我之前粗略计算了一下,从2009年到2011年的三年中,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加起来为80.49万亿元,年平均增速为25.8%。2012年,随着央行货币政策的放松和发改委为刺激经济批新的基建项目,投资规模又很大。我还没有看到去年的投资总额数据,但至少这四年下来,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加起来恐怕会超过110万亿元,这将是2012年GDP总量的两倍,也将超过中国的广义货币M2和全中国商业银行的储蓄总额。

  理解了如此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才能真正理解在过去三四年中为什么在全球经济复苏步履维艰、一片低迷中中国经济仍有超过9%的平均GDP年增速了。如果理解了现代经济学中的贷款创造存款的货币内生理论,也就能理解自2008年以来中国的广义货币为什么翻了一番了。

  理解了这一点,也就随之能理解中国经济增速下移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自然趋势。因为,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用如此天量投资推动来维持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在全社会的资本边际回报率下降的大趋势(这一下降趋势反过来看恰恰是这一天量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必然结果)下,等到所投项目不赚钱了,大多数企业利润为负的了,谁来还贷款?谁来为这超过百万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埋单?这也就是为什么这几年我根据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米塞斯和哈耶克的商业周期理论,一再呼吁要警惕未来中国经济潜在的风险。

  按照这一学派经济学家的分析理路,如果有违经济运行的自然法则,短期用巨量银行贷款来人为推高经济繁荣,造成大量不当投资,等到还款期到的时候,等到投资要清算的时候,大萧条就不远了。

  这里我要为央行的货币政策做点辩护。这几年,中国广义货币快速增加,其主要原因并不是央行在超发钞票和大量进行基础货币正投放,而是天量投资带动天量贷款,而贷款增加并不是央行想控制就能控制得了的。因为,全国各地都在大兴土木,政府和企业都在借款投资,你央行控制了“表内”,却控制不了“表外”,甚至“表内贷款”实际上也控制不了。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这天量贷款又转成天量存款,从而凝汇成商业银行存款的广义货币数字。

  当然,现在看来,在过去四五年中我们的货币政策也不是没有问题的。主要问题是,货币政策调控太频繁,转向太快,动作太多。从2007年下半年至2012年的五年多的时间里,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出现了4个180度的大转向了:先是2007年下半年之后12次提高准备金率、6次加息;然后2008年下半年开始货币政策极度宽松;从2010年年中起,又极度收紧货币,提了13次准备金,提到21.5%的历史高度。去年看到宏观经济增速下滑,央行又采取了较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到期央票的回购甚至逆回购增加基础货币供应。这就是4次180度的货币政策大转向了。最近好像央行传风下来又要开始收紧货币政策了。这样一来,岂不是五六年之间就有5个180度的货币政策大转向?一个有四五十万亿元GDP的大国,能经得起这样的政策折腾么?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