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技击方法主要是“引化合发”,也就是通过“牵引”来力而“化解”来力,然后在合住来力(借力),最后“发力”攻击。这种“以四两拨千斤”、“借力打人”的使力方式,其实就是道教所说的以柔克刚、以静待动。
从使用原则上来说,太极拳强调“后发制人”,这也是道教哲学“不争”、“处弱”思想的具体体现。所以《太极拳论》上说:“太极拳不自作主张,处处从人,彼之动作,必有一方向,则吾随其方向而去,不稍抵抗,故彼落空,可跌出,皆彼用力太过也。”
太极拳不仅是一套拳术,它是道教的一种功法,更是对道教文化形象化的体现,它阐释了道教对于世界的认识。因此,通过太极拳可以引导练习者建立一种以道教思想为基础的行为模式,进而树立道教“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人性品格,这对现实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越来越受到重视。2013年,中国道教协会主办的“道行天下,和谐共生”对外交流系列活动在欧洲举办。这是中国道教界首次主动“走出去”,向西方国家推介道教,而太极拳正是其中的重点推介“品牌”。
正是因为太极拳的实用性,所以它才会受到广泛欢迎。但是我们更应该注重挖掘太极拳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这个形式,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的道教文化。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