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时候,我们都读过“二月革命一声炮响,结束了俄罗斯沙皇专制统治”这句话。苏联解体以后,城头变幻大王旗,兜兜转转好几年,普京变成了统治者。这位2000年上台的俄罗斯总统被人称为“新沙皇”。
“沙皇”是俄罗斯最高统治者的称呼,虽然和中国的“皇帝”一样都有一个“皇”字,可意义却有很大不同。“沙皇”这个称谓和俄罗斯的“国教”——东正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俄罗斯人为什么信仰东正教?
俄罗斯是世界上幅员最辽阔的国家,可是在公元1000年以前,在俄罗斯大草原的东南部,活跃的只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被称为罗斯人的部落。关于罗斯人的来历,还有好多种说法,英国人霍斯金认为罗斯人应该是维京人,还有学者认为他们应该是瓦兰人。
罗斯人的名字,来源于他们生活在第聂伯河流域的支流——罗斯河附近。罗斯人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受到西边强大的拜占庭人的巨大影响。在长期与拜占庭交往中,罗斯国家的国际地位慢慢得到了承认,9世纪的时候,古罗斯国家在君士坦丁堡设立了自己的大使馆。他们还多次帮助拜占庭人打败围城的敌人。
作为拜占庭帝国的邻国和军事外援,罗斯人也顺势在外交上得到了很多好处。同时,更重要的是,罗斯人获得了和拜占庭皇室通婚的机会。这对东正教进入罗斯统治阶层起到了决定性的因素。特别是10世纪的时候,罗斯国家中的强大公国——基辅公国的实际统治者奥莉加就是一位出生在拜占庭皇室的东正教女性。
但是整个基辅皈依到上帝的旗帜下,并不仅仅是家族传承的结果。事实上,奥莉加信奉东正教的事情并不广为人知,贵族们对上帝也并不感兴趣。
在草原上,罗斯人由一个个松散部落组合成了联盟,而各部落都有自己的神,并不接受其他部落的神。这样一种松散的形态,在面对已经形成中央集权国家的拜占庭、阿拉伯等国家的时候,就显出了政治上的落后。而罗斯联盟中的强大公国——基辅,在统治者弗拉基米尔的时候,开始了统一的进程。
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一直想将所有俄罗斯诸侯国统一成强大的国家,但这个计划却始终得不到响应,其中很大的问题就是信仰。他曾经尝试建立一座类似罗马帝国的万神庙,将所有部落的神祇都收归在里面。但这个尝试失败了。怎么办呢?只能找一个唯一的神来取代“万神”了,于是,他决定求助于东正教。
关于弗拉基米尔为什么会选择东正教,其中还有一个著名的“公案”。为了弄清楚哪种“一神教”更适合,他派人去考察伊斯兰教徒、犹太教徒、基督教(天主教)徒和东正教徒。结果犹太教要割礼、伊斯兰教不能喝酒、天主教的修士提倡禁欲,这些罗斯人都受不了,只好选了东正教。
然而这个故事就算是真的,也只能算是非常微不足道的原因。其实罗斯人选择东正教,最重要的还是贵族阶层在长期强大邻国拜占庭东正教文化的耳濡目染下,出于对统一全罗斯这一现实政治需要的必然选择。
988年,弗拉基米尔率军攻占了希腊的科尔松城,他派人到君士坦丁堡,要求东罗马帝国皇帝巴塞尔二世把妹妹安娜嫁给他,否则,他就要围困君士坦丁堡。巴塞尔二世说,如果弗拉基米尔能够受洗皈依东正教,他不仅能娶皇妹,还可以与拜占庭结为同盟。
弗拉基米尔非常高兴,于是婚礼和洗礼一起,就在科尔松举行。安娜公主见证了大公的洗礼。在受洗之后,弗拉基米尔回到基辅,宣布东正教为国教,禁止人民再崇拜原来的神灵。他命令全城的百姓必须在一个规定的时刻到第聂伯河集体受洗,不参加的将被严惩。
之后,每征服一个新的地区,他就强迫当地人民改信东正教。这个事件,就被称作“罗斯受洗”。虽然伏尔加流域的人民到了12世纪时仍未完全接受东正教,而且传统民间信仰依然普遍流行,可是东正教对统一俄罗斯文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传播福音和礼拜所用的斯拉夫文字,将成为俄罗斯人民使用的通用文字。
“第三罗马”与“沙皇”
13世纪,强盛一时的基辅公国被蒙古消灭。蒙古人建立了金帐汗国,而东边的莫斯科乘势崛起。最初的莫斯科公国只有3个小镇,势单力薄,但是它位于东北罗斯的腹地,境内的奥卡河、伏尔加河既是商业、税收命脉,也是防御外敌的屏障。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